多发性骨髓瘤辨治思路

来源 :全国民族医、中医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本病经过规范化治疗,仅有不到5%的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1]且患者大都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年老体弱,多病缠身,化疗有时难以耐受,临床疗效欠满意.大量文献报道证实:中医药治疗MM可以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命,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实践,对本病的治疗有所体会,现就其辨治思路与大家分享交流,认为其病因病机以肾虚精亏毒蕴为基础,辨治原则以补肾填精解毒为主线,肾亏毒蕴证,肾亏血虚毒蕴证,肾亏瘀毒证,肾亏毒蕴水停,并提出辨证辨病三三合用的原则,分别是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蛇六谷、蛇葛、蛇舌草及透骨草、补骨脂、骨碎补的三子、三蛇、三骨的用法。
其他文献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成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4.0×109/L.白细胞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要成分,故白细胞减少尤以中性粒细胞缺乏为主.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0×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医学虽无"白细胞减少症"病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应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诸虚不足"等范畴。病机为气血阴阳的亏虚,病损在心、肝、脾、肾诸脏有关,其中与脾、肾尤为密切。总的来说,病机不
恶性淋巴瘤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而B细胞惰性淋巴瘤发病率亦明显增多,本病老年人发病率高,进展缓慢,按照非何杰金淋巴瘤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和中国B细胞惰性淋巴瘤诊疗指南,部分病人可以暂不化疗,等待观察.近年来针对B细胞惰性淋巴瘤,12例初诊患者,8例复发患者,采用纯中药煎剂口服治疗,使用中药益气养阴解毒散结剂,浓煎每次口服200毫升,每日2次,3个月1疗程,2疗程后评价疗效。主要观察患者有无呕吐
发热是恶性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由于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化疗耐受性差、化疗后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治疗过程常合并发热,不但影响了本病的治疗,甚至还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应用温热毒理论辩证论治恶性血液病发热,探讨清解凉血方治疗恶性血液病发热的疗效,治疗当按照"温者清之"的原则,在卫分、气分阶段时即用清气泄热,凉营透邪并重的治法,本课题以经方"羌蓝石膏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拟定"清解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既往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目前ITP诊疗指南推荐糖皮质激素仍作为其治疗首选,其有效率可达到60%~80%,但激素相关副作用较大,且部分病人呈现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现象,明显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激素联合自拟健脾补肾方治疗ITP的临床疗效观察,总结本方的治疗及临床推广
依据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过程中的临床症状,从蒙医学理论角度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中期和晚期.初期属蒙医学"未消毒症"范畴.是因为长期大量服用了含有人体非必需物质酒精而导致胃中毒,出现恶心、呕吐、泛酸、食欲减退,胃部出现烧灼感等"希拉"增盛性症状.而中期和晚期属"通拉嘎未消症"范畴.主要出现非正常性脂肪过盛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腹部肥胖、四肢消瘦、食欲减退、面色灰暗、乏力等.而通拉嘎-5(红花、石榴
查干教授认为整体观是蒙医学认识人体生理与病理现象的精髓,从广义上讲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对立与统一存在,若自然环境的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度,即可导致"三体素"的失衡,继而出现"七体能"的紊乱.此时自然环境就成为"四大致病因素"之一.社会环境的失稳、人际关系的紧张及工作及生活的压力均可造成人的身心处于紧张、焦虑、忧郁,久之则造成人的身心受损导致疾患.所谓狭义即人体是"三体素"、"七体能"相互依
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最早发现于19世纪初,随着医学界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的认识,至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使用"慢性(疾)病贫血"这一名称,又称炎症性贫血,指继发于慢性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的一种贫血,有研究表明,在老年人群(年龄≥65岁)中发病率已达17.4%.AC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基于慢性病贫血病程较长的特点,按照久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1].治疗方面,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以生长因子、沙利度胺和输血为主,而治疗高危患者则以去甲基化药物、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为主,分析了补脾益肾复元汤联合司坦唑醇片的治疗效果及T细胞亚群的水
紫癜病属中医"血证"、"发斑"范畴,古代医家多从热、虚、瘀等方面论述,现代医家将其证候归结为热盛迫血、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瘀血阻滞四种.紫癜病之热有实热(火)、虚热(火)之分.正如《景岳全书·血证》云:"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此为实热(火)所致紫癜病的病机要点;《血证论·咳血论治》云:"凡病血者……无不由于水亏,水亏则火盛",指出阴虚火旺是常见的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生物学特性是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和无效造血,可伴原始细胞增多,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地西他滨(Decitabine)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2006年,FDA批准地西他滨用于MDS的治疗,2008年9月28日SFDA正式批准其用于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中危-Ⅱ和高危的初治、复治M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