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回顾研究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三种手术固定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ch1987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法 治疗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该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先天性脊柱单节段或双节段半椎体畸形患者。手术治疗包括凸侧骨骺阻滞术或原位融合术(第一组),保留半椎体的内固定矫形融合术(第二组)和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融合术(第三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中老年Ⅲ期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严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2例,36膝,属改良Iwano 分期Ⅲ期,男6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03岁.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伤相关性上肢肿胀的发病机制,为颈椎过伸伤合并上肢肿胀的相关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复习过去8年本院颈椎过伸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上肢肿胀分类两组;即阳性组(合并上肢肿胀组),阴性组(不合并上肢肿胀组);分别列出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情况,运动及感觉情况。分析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上肢活动明显受限情况,合并高血炎及糖尿病情况及患者年龄情况的差异。所得数据进行组
目的: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但是目前仍然缺乏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本研究旨在自主研发出兼具恰当的力学强度以支持和维持结构的恢复与合适的生物活性以诱导骨再生的新型生物活性玻璃填充材料。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安全性、临床效果及其与传统手术方法 的比较。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53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后正中小切口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和传统后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
目的 分析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失败和复发原因并探讨再次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我院骨科从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失败及复发病人28例,我们对每一例病人的病情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病人不同的病情选择具体的翻修方法。
MicroRNAs(miRNA)are small RNAs that negatively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at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level.In particular,miR-21 is a strong anti-apoptotic factor in some biological systems.
Background: Wear particle-induced peri-implant loosening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affecting long-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who undergoing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实验目的:探讨VEGF在反复短暂缺血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实验方法:wistar大鼠均采用重物坠击法制造右下肢闭合胫骨中段骨折模型.重物重量为650g,坠击高度为15cm.制模后,均采用1.0mm无菌克氏针从胫骨平台前缘插入胫骨髓腔,采用X线投射,证实克氏针位于髓腔内,并且固定骨折.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 是将疼痛教育作为护理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患者入院后建立基本信息表,并对疼痛进行首次评估,记录结果,之后每天对手术后患者和新患者进行3次疼痛评估,3天后降至每日1次,持续10d,并视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评估频率。利用有效的医疗器械对疼痛强度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感、身体反应和其对痛感的语言描述实施疼痛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客观评价和有效记录,采用多模
会议
目的:根据不同假体周围骨折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结果随访.材料及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假体周围骨折20例,其中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11例,采用Vancour分型,A型2例,均采用钢丝或捆绑带环扎;B1型2例,采用带大粗隆钩股骨锁定板及捆绑带固定;B2型5例,采用长柄股骨假体翻修,近段捆绑带或钢丝捆扎;C型2例采用股骨锁定板固定;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9例,采用Ror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