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中几个争论的问题

来源 :2011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tom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公害,是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的发生率和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伤残率明显增加,如何及时有效地救治创伤患者,降低伤后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是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在创伤急救中争论的问题也比较多,下面重点介绍其中的三个有争论性问题。
其他文献
急性氯化钡中毒迄今报道较少,笔者收治了2例因意外吞食氯化钡液体而中毒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1例,年龄27岁,女1例,年龄46岁。最早1例在误食后15min发病,最早出现的是消化道症状,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口周、面部麻木。四肢麻木、全身无力,胸闷。腱反射消失,肌力下降明显。发音及吞咽困难、呼吸肌麻痹1例,辅助检查:血清钾降低(2.5~1.6)mmol/L。心电图
目的:通过一起急性CO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的原因,总结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维修制度不完善、工人防护意识不强引起本次事故的发生。结论: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应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学习,建立完善的检维修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工人学习职业卫生知识,增加工人
2010年12月9日下午13:30,市卫生局职联办接到市中医院报告,有一名员工在该院住院治疗期间病情严重,专家会诊考虑“中毒性脑病”,为了解其发病是否与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有关,市职联办立即赶赴市中医院及企业现场进行了调查。
2010年12月16日上午我市职联办接到周市预防保健所报告,某机械铸造有限公司年度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两名疑似尘肺病例,需协助调查。接报后,职联办即会同周市镇预防保健所、安全办就该公司两名员工疑似尘肺病例一事进行了联合调查。
目的:通过对一起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明确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深入现场,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事故经过、中毒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资料、治疗经过等资料,明确诊断,提出处理意见。结果:根据事故发生经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病人症状、实验室检查资料等资料,患者可以诊断为重度中毒性肝病。结论:这是一起由于防护设施不达标,引起4名作业工人发生三氯甲烷职业中毒的事故。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尘肺合并中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3例急性期尘肺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以同期别同等病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氨茶碱解痉平喘)。实验组将基础治疗中的氨茶碱改为舒利迭吸入治疗,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各参数值变化,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于治疗
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基本相似。经过5年的应用实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变更!现作简要介绍。
急性氨中毒是吸入氨气后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中毒性疾病,严重者常引起心脏、肝脏等脏器的损伤,现报告我院收治的氨中毒致心肌损伤1例病例。患者,男,26岁,2009年5月7日下午2时许,因液氨钢瓶爆裂,大量氨气逸出,患者当时未戴任何防护用品,吸入氨气后不慎跌倒,数分钟后被救出。
目的:浅静脉留置针与中心静脉导管及传统胸腔穿刺针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选择69例胸腔积液患者,47例浅静脉留置针引流,9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13例传统胸腔穿刺针引流。结果:浅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并发症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引流胸腔积液治疗中,尤其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急诊科的普遍建立使急性中毒的诊治水平大大提高,急性中毒的救治是近年急诊医学发展的一大亮点,急性中毒的诊断是急诊科医生经常面对的临床问题,如何准确迅速诊断,有时是具备挑战性和令人困惑的难题。急性中毒的诊断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病理生理学或病理解剖学诊断,更多是临床诊断,当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和相应的临床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