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锡常地区中小城市广场使用效率低下的反思 ——以宜兴市城市四大广场的调查为研究基础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宜兴市的太鬲广场、文化广场、岳堤广场、市政府广场等四大广场的问卷调查、实地踏勘,与文献查阅等多方面的深入调研,发现该城市的广场使用效率普遍低下,使用群体单一,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广场使用效率低下的本质原因:僵化而落后的设计、建设管理理念与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动态的、关注市民的、地域的设计理念。在规划管理上,提出建立一种全新的“整合”的管理理念与方式。
其他文献
民族地区女企业家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加之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等因素的约束,使女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若干特殊的环境制约。目前对民族地区女企业家的研究屈指可数,可能国内学者大都忽略了她们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作者另辟蹊径,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个旧、开远、石屏等8个市县的20名女企业家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
“公路生态工程”是“生态工程”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回顾了生态工程研究的国内国际现状后,从“生态公路”的理念阐释出发,论述了“生态公路”研究和建设的目标,以云南和特色民族地区一哈尼梯田分布区和泸沽湖摩梭人分布区为典型区域,分析了公路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然人文优势条件和内涵特征,探索了生态公路设计的方法,阐明了“生态公路”建设对西部山地民族一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多元多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文对加强滇越产业合作,促进红河流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滇越合作的良好基础和发展前景、滇越双方以产业合作为重点促进红河流域经济发展、全力推进滇越在产业领域的合作、促进滇越产业合作健康发展的对策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红河下游地区史前陶器装饰工艺进行了考察。文章围绕越南境内红河下游附近地区的史前衬花陶、云南耿马石佛洞及西南其他地点的史前衬花陶、史前衬花陶与彩陶之关系、黄河彩陶的南传与衬花陶工艺的传播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分析了西部人才开发的症结,阐述了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等人才培养基管理措施。
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中的统筹发展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城乡关系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等进行了阐述。
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和集聚与差异分析、县域经济增长集聚及空间差异分析模型、县域经济增长集聚及空间差异的成因等进行了阐述。
本文对遥感技术在西部资源环境调查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遥感监测应用发展、遥感技术对西部资源环境的监测应用、西部资源环境调查监测中的问题及关键技术等进行了阐述。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包含社会救助这一部分,其中农村地区的五保供养制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赡养作为社会救助的一种,其对象仅仅限于既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又没有法定赡养人(或者是尽管有法定赡养人,却没有赡养能力)的所谓“三无老人”.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三无老人”以及无依无靠的孤儿、残疾人被纳入五保供养之中,得到地方政府(主要是乡镇或者村级)的公共抚养。本文试图对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特点、
“企业家”发展战略、“网络化”发展战略、“第三方治理”战略是我国产业集群型城镇的三大发展战略。其实施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在实施这三大战略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政府实现转型,充分发挥“第三方”治理的效能,构建多部门的对话机制,整合协调多方力量,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