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1例急性胰腺炎临床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

来源 :第13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j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近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原因、总结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更加有效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2009年收治的942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评价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男性5390例,女性4031例。胆源性47.3%,酒精性8.0%,暴饮暴食15.1%,高脂血症12.2%。总体病死率2.9%(270/9421),其中重型病死率为4.3%(184/4280),轻型病死率为1.7%(86/5141)(P<0.05)。7282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死亡135人,病死率1.8%,平均住院11天。相比单纯西医治疗组,病死率为6.3%(135/2139),平均住院10天。411例患者接受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胰周脓肿引流术。手术组中,7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7.2%,非手术组死亡率为2.2%(P<0.05). 结论:胆道因素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病因,高脂血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是继发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其他文献
自1978年我国第一例原位心脏移植成功以来的30余年,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的心脏移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移植的规模及疗效均有质的飞跃。现就一些数据结合国际移植的趋势总结经验及分析不足。截止至2010年7月,全国共完成心脏移植近900例,主要集中在近10年而由5-6个主要的移植中心完成。按照我国心脏移植发展历程及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
@@ 研究目的:通过移植心脏心内膜心肌活检(endomyocardialbiopsy,EMB)和尸检观察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在移植心脏组织内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对10例分别患扩张性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施行9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和1例心肺联合移植。受者分别于术后1月、3月、12月和术后36月行移植心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共1
@@肝移植术后由于手术应激、大剂量使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因素,使血糖浓度较正常高3-5倍,而高血糖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相应的感染发生率升高,感染本身又可以作为应激原加重应激性高血糖,从而造成恶性循环。肝移植后糖尿病已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短期和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国际肝脏移植协会称,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能增加心血管病和死亡的危险,增大出现排斥反应的几率,加大受感染的可能性,并降低生活质量,因
@@ 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减少这种并发症发生机率的增高,延长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作用,对术后早期出现高血压的病人的护理成为我科在实际护理中密切观察的重点,现将本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经验进行总结。1.临床资料本人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77例肾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积累的一点经验先报告如下:男54例,女23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岁。术后早期动脉压>17
@@ 目的: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防止瘘尿时尿液及伤口渗液从戳口处或伤口渗出,导致病人局部皮肤潮湿,尿液、渗液刺激皮肤,造成周围皮肤潮红、糜烂、甚至感染的方法。使病人舒适,活动方便,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及病人费用。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9月-2010年5月所行肾移植手术且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瘘尿或伤口渗液者12例,按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04年9月-2007年9月的6例为对照组,2
@@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移植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时,将CNI转换为西罗莫司(SRL)或联和使用SRI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起在本中心随访的以CNI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患者,由于合并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以及发生恶性肿瘤,65例将CNI转换为西罗莫司(SRL)或联和使用SRL,使用的类型主要包括减量使用CNIs,构成CNIs+MMF+皮
@@ 目的: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我院自2000年至2010.7月合计104例活体亲属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4例,女性20例。年龄16~47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母子44例,夫妻8例,父子28例,父女18例,叔侄4例,表亲2例,均为自愿捐献肾脏并履行了法律公证,配型符合手术要求。术前多与病人沟通,以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状况。
@@ 目的:研究壳聚糖分子量对微囊的影响方法比较中、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的机械强度、对FITC-BSA通透性差异结果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机械强度大于中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对FITC-BSA通透性大于中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结论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机械强度、对FITC-BSA通透性大于中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
@@ 我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STTJ能强效抑制天然免疫系统的TLR(Tolllike recepto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MyD88(髓样分化蛋白,myeloid-differentiationprotein 88),从而阻断TLR信号的传导,导致异常强烈和特殊的移植耐受和免疫抑制现象。这是世界首次发现的人类第一个天然免疫系统抑制剂!该抑制剂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其优异的抗排斥作用
@@ 目的:比较i1000SR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和IMx全自动微粒子酶免疫检测仪在器官移植药物浓度检测批间结果的可比性和实用性。方法:用两种方法对质控样本进行检测,观察检测批间结果的变异系数,比较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