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 :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2只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炎行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部充血程度,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内皮细胞的数量,以评价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月595例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指导,规范术后观察、预防感染、预防复发、预防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结果:595例患者无术后感染病例,术后无高眼压.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探讨研究提高眼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策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眼科住院患者50名.根据医院设计的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在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的研究基础上,对引发眼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飞秒激光在在制作角膜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不仅会出现在角膜瓣下,偶尔还会有部分气泡移行至周围组织,若气泡进入前房,则形成前房气泡.其发生的原因与角膜直径过小、角膜瓣直径、能量和气泡排除隧道设置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前房气泡会干扰主动跟踪系统对瞳孔和虹膜的辨认,一般不会影响术后效果.
文章分析了一个罕见病例报道,减少误诊.患者,男性,75岁,因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术,术前检查双眼眼睑松弛,下睑无外翻,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1天VOD0.6.术后1.5月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伴轻度流泪、异物感,门诊检查示角膜上皮粗糙,荧光素钠染色着染,下睑轻度外翻,接诊医生诊断为"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剥脱(右)",治疗1月后,症状无缓解,下睑外翻进一步加重,出现大片角膜溃疡,
要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原因分析:护士自身因素,责任心不强,由于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占首位,个别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未认真执行三查八对,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粗心大意,不按护理操作规程执行,所以导致操作失误,如:发错药、点错眼药水、打错针、换错液体、标示错眼别等.护士责任心不强是引起护理不良事
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接受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的63例(71眼)边缘性角膜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边缘性角膜变性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中优于睫状体冷冻术,不仅可以保持眼球的外观,而且能保持一定的有用视力。
患者3月前当地医院诊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右眼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术后半月眼压升高,再次手术(具体不详),2015.4.15因右眼眼痛、头痛,伴恶心呕吐来本院就诊,查体VHM/眼前(右)IOP:T+3(右),右眼混合充血,上方滤过泡扁平,角膜水肿,KP(+++),前房消失,瞳孔3mm,全周后粘连,晶体白色混浊,余窥不清.给予降眼压处理,降压效果不明显,急诊行右眼前玻切+Phaco+IOL+房角分
收集本院2010-2013年经角膜刮片或共聚焦显微镜确诊的重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3人23例眼,以观察球结膜瓣遮盖联合前房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病变角膜透明度改善,患者的疼痛减轻。但由于其作用部位尚浅,随着时间的延长,角膜仍有发生再次大泡性病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