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江汉平原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来源 :2016年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农业与气象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5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天门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55-2015年天门市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因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呈逐渐升高趋势,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并利用1981-2015年天门市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观念播种冬小麦存在的利弊.从而得出结论: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的正常生长。
其他文献
本文讲述了利用互联网开拓气象为农业服务领域,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关注农业气象服务,共同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2016年新疆兴农网新版开办的气象服务频道编创思路的分析,从频道的服务宗旨及栏目定位、栏目设置、栏目特色等几方面,对气象服务频道的栏目策划、设置及如何开展服务"三农"进行探讨。
本文从阳新油菜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入手,对影响油菜产量的诸多气象因子进行了数学统计、因子筛选、模型拟合,并通过降维方法找出了影响油菜产量的气象要素主成分,结果表明,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是苗期,而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依次是:10月光照、10月热量和11月空气湿度。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资料和GMS红外黑体亮温(TBB)资料等,对2016年6月13日至14日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与短波槽东移、地面气旋的发展造成了前后两次强对流过程;两次强对流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区并与上升气流最强区相对应,与高低空急流耦合有直接关系;两支高空急流辐散区的叠加效应使高层辐散更加强烈;高空正涡度平流促进了地面气旋的进一步发
利用哈密市1961-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异常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霜冻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哈密市初霜冻日明显推迟、终霜冻日提早、无霜冻期延长的趋势.特早初霜冻和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3%~6%,偏早初霜冻和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10%~13%.哈密市异常初霜冻对秋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小,而霜冻灾害主要是由终霜冻造成的.
设施农业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是利用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物联网、无线通信和软件技术,打造的基于"互联网+设施农业+气象"的设施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可为设施农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设施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集约化、个性化、精细化的点对点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以提高设施农业趋利避害能力,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利用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宁波西沪港0.5米、2.5米深海水水温、溶解氧以及邻近岸边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水温、溶解氧与气温的日变化以及冷空气影响期间的日际变化特征,发现:溶解氧、水温的日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前两者的变化幅度较气温的平缓,日极值出现时间较气温平均滞后1~3小时.冷空气影响期间,水温的降温时间和最低值出现时间较气温有1~3天的滞后性,其降幅与相对湿度、冷空气强度和
本文利用建始县1959~2008年的气候资料对富硒乌龙茶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茶叶产量的三个主要因子,即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分析不利建始县茶叶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早春霜冻、春季低温、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综合分析,提出了优质建始县乌龙茶高产的建议和防御灾害的措施。
利用北疆50个测站1971-201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运用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北疆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的基本事实,并采用小波分析、突变检验研究了北疆1971-2015年冷空气发生次数的年际、年代际时间分布特征,进而分析北疆不同等级冷空气活动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近45年北疆冷空气过程持续日数在1~15d,平均持续日数为1.79d,其中弱冷空气过程持续日数以1~2d为主,中等强度冷空气、较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地面实况资料、TBB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5年4月18日夜间发生在重庆南部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切变线南侧西南气流中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产生此次冰雹过程的直接原因;风暴系统在于线附近剧烈发展;风暴单体最高基本反射率因子强度超过60dBz,有明显的前V型回波、旁瓣回波、回波悬垂、钩状回波及WBER特征,在降雹阶段风暴单体中出现中气旋;风暴单体初
以1990-2004年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及武汉、荆州、襄樊气象台站的气象要素测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各种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高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种气象要素都对杂交中籼稻年度间产量高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气象要素与杂交中籼稻产量高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看出,高产年份要求杂交中籼稻在生殖期间日平均日照时数不少于6.4(h),日平均蒸发量不低于5.5(mm),日平均地温在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