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淋巴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治疗目前主要依靠化学治疗,其治疗效果的早期、及时评价对进一步治疗至关重要。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价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的缓解和病灶大小的改变等方法,这些方法常常需要在整个疗程结束才能反映治疗效果,且不够准确,对指导进一步治疗存在局限性。本研究采用PET—CT分子影像学的方法,观察淋巴瘤化疗前后病灶数量、大小和SUV的变化, 以期对淋巴瘤化疗效果进行早期评价,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1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下一疗程前行FDG PET-CT检查,统计病灶数量、测量病灶最大径和SUV,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 SUV的变化。结果:10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PET-CT共计检出病灶61个,主要分布于颈部、腋下、纵隔、腹膜后和腹股沟,部分病例肝脏、脾脏、肾脏、肾上腺及肺受累。治疗后尚有病灶22个,减少63.9%,治疗前各病灶SUV为5.87± 1.32,治疗后各病灶SUV为1.36±0.55,治疗前病灶最大直径为1.61±0.33cm,治疗后最大直径为0.41±0.24 cm,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治疗前后病灶最大直径和SUV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PET-CT可用于淋巴瘤化疗疗效早期评价,治疗早期病灶SUV较病灶最大直径变化明显,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