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的支撑体系与科学能力建议

来源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地理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5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丽水凹陷晚古新世海平面变化及有利储层分布预测进行了研究。文章根据9口钻井的岩性、古生物、重矿物及测井等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对丽水凹陷晚古新世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含油气储层主要是位于两次海侵最大海泛面之下的深水浊积扇砂体,类似的砂岩储层在丽水西次凹分布还较广泛,但以紧邻灵峰凸起构造带西侧凹陷中心区的明月峰组最为有利。
本文从地幔柱活动的古生物记录、发生在中生代末期与新生代初期之间的地质事件、新生代以来地幔柱活动对于地球演化的影响三方面对新生代成矿作用进行了研究.
本文评述了峨眉山玄武岩型铜矿勘查成果;介绍了近年来峨眉山玄武岩型铜矿找矿新进展;并对玄武岩型铜矿的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议.
中甸岛弧带属于中国西南三江构造-岩浆-成矿带中义敦岛的南端,其中有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存在,即东西向展布的洛吉蛇绿-混杂岩带和近南北向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带.前者是中甸岛弧带与扬子地台的构造分界线,而后者则将岛弧带内的东、西两个火山岛弧带分开.西部岛弧带较早,活动时期为250Ma至237Ma;而东部岛弧带相对较晚,活动时期在218Ma至203Ma.从岛弧带活动时段(250Ma~203Ma)分析,属都蛇
金宝山超镁铁岩体由基性岩浆深部分异形成,以含大量橄榄石的"晶—糊"体系侵位.在根据成岩机制概算原始岩浆微量元素含量的基础上,通过模式计算,表明原始岩浆较低的不相容微量元素总量但强不相容元素及轻稀土元素的相对富集型式不可能由现有原始地幔或亏损地幔模型的单一源区熔融或融体混合作用形成,原始岩浆起源于类似OIB源的地幔柱高程度熔融,熔融程度在19﹪左右.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层序划分依据,接着对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进行了论述,最后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烃源岩与储集层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本文主要从新全球动力学理论和抽拉构造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特征及成矿作用,文章首先对新全球动力学理论和抽拉构造进行了简介,接着对鄂尔多斯"盆地"在大陆地质研究中的地位进行了说明,然后从大陆地质的整体对"盆地"进行划分展开了论述,最后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特征及成矿作用进行重点论述.
盆地深部由于地内蕴藏的庞大热源和岩石圈中放射性元素蜕变热构成的巨量热能,通过多种热传导方式(如流体蠕动热对流、热传导等)向外界传导并散失释放能量.岩浆类热流物质伴随的热量向地壳近地表上部传递,并在地壳浅部(<10km)的地质尺度上的瞬时储存就形成了地热异常.在岩浆类热流物质侵位后的盆地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则发生着显著的热力作用,并形成与热力作用相伴随的盆地热力构造.本文主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早白垩世热
本文运用相对论、量子力学、核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本观点与秦岭、中国西北造山带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的涡旋-热核反应、热核燃烧动力体系的新全球动力学理论,是地壳(或岩石圈)运动、大地构造发展与演化的根本原因和唯一的动力来源.文中从相对论的质能互换、时空弯曲、相对速度(孪生子效应)、虫洞原理、奇点原理和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多重历史(求和)思想,全面论述秦岭和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