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与肌肉在稳态和疾病状态中的密切联系

来源 :第八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骼和肌肉是重要的运动器官,具有支持人类站立、活动等重要功能.临床上骨骼肌肉系统疾病非常常见,如肌少症、骨质疏松症等衰老退行或废用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原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对这些疾病尤其是肌少症缺乏有效治疗,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骨骼和肌肉在解剖位置上紧密相连,它们均起源于中胚层,并在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下同步发育、成熟;更重要的是二者在疾病状态下往往也同步变化.骨质疏松症患者往往肌肉量也减少,反之亦然.这些都提示两者间的紧密联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骨骼与肌肉的密切关系.目前普遍认为,骨骼与肌肉之间具有同步物理一机械感受效应,有规律的体力活动与肌肉量和骨量呈正性效应,而废用、失重、活动量不足与肌肉量和骨量呈负性效应,但具体机制不甚明确。另外骨骼与肌肉在发育过程中共同的调控分子及近年来发现的骨骼、肌肉均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均提示可能存在协调二者的共同分子信号网络。如FGF-2,IGF-1既参与骨骼与肌肉的发育调控,也是肌肉的分泌产物,可调节骨与肌肉的代谢过程。并且体力活动可以改变肌肉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这种改变可能与体力活动调节骨量和肌肉量相关。衰老时,骨量和肌肉量同步减少尤为常见,这种减少既与肌肉和骨骼内在的更新能力下降有关,也与衰老环境如生长因子减少,炎症因子增多等导致的骨量和肌肉量丢失加速有关,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骨骼与肌肉之间同步发育、协调发展、同步增减的密切联系提示,骨骼与肌肉相互作用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可能转变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治疗的思维方式,为其防治新策略提供理论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优选川西獐牙菜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方法:以川西獐牙菜中芒果苷、8-0-[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 7-二羟基-3-甲氧基山酮和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山酮三种成分的提取转移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川西獐牙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药材8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合理,稳
通过采用差热分析法对石决明、珍珠母、珍珠、牡蛎、钟乳石、花蕊石及龙骨7种共21批碳酸钙类药材进行热谱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各药材差热谱图均具有各自特点,表明根据各药材差热图谱的差异,差热分析法可对不同种类碳酸钙矿物药快速进行区分和鉴别.建立一套符合碳酸钙矿物药特点的鉴别体系,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目的:为矿物药的快速鉴别提供方法,为矿物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碳酸钙类7种药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结果发现珍珠、珍珠母和石决明红外光谱相似,钟乳石和牡蛎红外光谱相似,花蕊石和龙骨红外光谱具有明显差异,可与其他药材进行区别.结论:利用红外光谱差异可以对7种碳酸钙矿物药鉴别区分.且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简便快速,可用于药材的快速检测。
目的:建立扁蕾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完善扁蕾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用齐墩果酸和木犀草素对照品,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20∶1∶0.2)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105℃下烘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置可见光和紫外灯(365 nm)下检视斑点,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耐用性、重现性好,且操作简便,可有效的鉴别扁蕾药材,为扁蕾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
目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蒙古族常用药用植物,全草入蒙药,蒙药名为"阿给".冷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小半灌木,别名小白蒿、寒蒿,在内蒙古地区分布尤为广泛.在临床上主治各种出血、关节肿胀、肾热、月经不调、疮痛等,是蒙医上常用的"人造圣水组成之一".近年来,对蒙药冷蒿药理药效及其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倍受关注,而在分子水平对蒙药冷蒿的研究较少.方法:本文利用罗氏公司454 GS FLX
目的: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选择优质的虫种提供基础.方法:通过野外和常规的饲养方式来研究四川省石渠县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石渠产冬虫夏革寄主蝠蛾的生活习性和其它产地蝠蛾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差异.蛹期约45d,羽化高峰为20:45-21:30,性比约为1∶1;成虫期15d左右,成虫交配高峰为21:00-21:15,个体寿命2-6d;成虫产卵高峰为21:30-24:00,产卵量平均500-60
研究了6种不同温度和极端低温对小金蝠蛾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金蝠蛾卵最适孵化的温度为14℃,孵化率85.67%,发育历期为28.5天.在-10℃条件下处理8小时,卵孵化率明显降低.在-15℃以下,即使处理1小时,卵亦不能孵化.
会议
会议
目的:当归为常用的补血药,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已知当归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成分.但是,这些成分均不能反映当归的补血活性,评价其质量.为此,以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为指标,建立定量测定当归补血活性的方法,测定中国当归、日本当归(A.acutiloba Kitagawa或A.acutilo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