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法快速渗扩新技术一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渗扩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qianlan9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克服传统粉末法渗扩中存在的渗扩时间长、渗扩温度较高的缺点,在渗扩过程中对渗扩样和渗剂施加交流电场以强化渗扩.研究了交流电场对粉末法渗硼、渗铝、渗铬及铝硅共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施加合适的交流电场能够显著促进这几种粉末法渗扩,可使渗扩在较低温度有效进行;交流电场在加快渗速的同时也能优化渗层组织及相结构;交流电场增强渗扩渗层具有较常规渗扩渗层更佳的性能.分析认为,交流电场通过加热渗剂、增强粒子振动来强化渗剂间的反应,促进活性渗扩原子与含活性渗扩原子的基团的产生,增强其活性和加速其扩散;通过热和电磁作用提高渗扩试样空位浓度来强化试样内原子的扩散.
其他文献
框架结构主要是通过构件弯矩来抵抗外荷载,并趋向于发生韧性破坏.与框架结构不同,空间桁架结构则通过构件轴力来抵抗外荷载,因此空间桁架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并在使用少量材料的情况下得到大跨度空间.然而空间桁架结构容易表现为脆性行为或趋向于发生整体脆性破坏.赋予结构一定的冗余度不但能提高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同时也能避免脆性破坏的发生.本文将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Compact Procedure M
超大承载力端板连接节点能够提供比普通构造的端板连接节点和大承载力端板连接节点更大的抗弯承载力,可以应用于大跨或重载结构中.由于超大承载力端板连接节点的螺栓拉力分布不均匀、端板受力状态复杂,现有的端板连接节点设计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超大承载力端板连接节点的设计中.本文建立了超大承载力端板连接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单调荷载下超大承载力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特性、螺栓拉力分布情况和节点失效模式.分析
为提高中小跨度网格结构的装配化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工厂预制、施工方便、可反复拆卸、承载能力可靠的新型装配式套筒丝扣节点.本文介绍了该类节点提出的思路,对其工程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研究其拉压、抗弯等力学性能研究,并介绍了团队后续研究思路和方法.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承包业务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承接的海外项目越来越多;阿尔及利亚于2014年超越南非成为非洲最大经济体,是我国非洲建筑工程业务的主要市场之一.阿尔及利亚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地震频发国家,地震是控制该国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了阿尔及利亚抗震设计规范RPA99-2003中关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地震加速度系数A、场地特征周期T1,T2、阻尼修正系数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13亿中国人的梦,核心是工业化.但是,长期滞留于落后的"成形"制造不仅导致中国先进材料不敷应用,关键构件"三大问题",发动机、变速器等问题不得解决,机械制造大国处于中低端制造和竞争弱势,而且制约了产业升级转型. "中国热处理与表层改性技术路线图"提出了一条到达机械制造强国和材料强国的"捷径",热处理与表层改性既是理论性很强的科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热处理赋予材料极限性能,表层
界面是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结构组成单元,它支配着材料的物质输运和能量传递,因而直接影响着材料及器件的各种性能.以GaAs基LD、GaN基LED等为代表的薄膜光电材料及器件,一般由多个功能层组成,其中存在的大量界面结构更是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晶体质量及器件的光电性能.本论文以界面结构的理论设计和和界面微观结构的表征为基础,采用界面处组元调控的插层技术,提高了LD和LED薄膜光电材料的晶体质量及器件的光电转化
通过采用活性屏等离子渗氮新工艺对工件表面进行渗氮处理,并对处理后工件的渗氮层厚度、表面硬度和渗氮层的组织进行分析和测试,从而探讨活性屏在活性屏等离子渗氮工艺中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大尺寸活性屏渗氮时,随着离活性屏距离的增加,工件表面的渗氮层越薄,工件的表面硬度也越低,渗氮效果变差.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从活性屏上溅射出大量的可以作为渗氮载体的纳米粒子受到平均自由程的限制,不能够到达离活性屏较远
本文对双相不锈钢进行了低温离子渗氮和氮碳共渗研究,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表面硬度、硬度梯度和表面脆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硬化层横截面金相组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硬化层结构.结果表明,低温离子渗氮、氮碳共渗硬化层的性能(表面硬度、硬化层厚度、金相组织、物相结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或者处理时间的延长,表面硬度和硬化层厚度不断提高,但最后变化会趋于平缓;表面脆性略有提高.
对37CrMnMo钢进行气体渗氮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渗氮层的组织、相组成及耐磨性等.结果表明,氮化试样的耐磨性均优于调质试样,若要进一步提高耐磨性,需优化渗氮工艺获得10μm以上的γ单相化合物层.
以42CrMo钢为材料,研究了直流电场催渗盐浴渗氮技术.该技术在渗氮盐浴中通过在被渗样品间施加合适参数的直流电场予以实现.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对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厚度、硬度及物相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场可以显著提高盐浴渗氮速度,降低渗氮温度或缩短渗氮时间;在外加电压7.5V直流电场条件下,保温时间为80min时,处理温度530℃获得的化合物层厚度与同样时间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