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初步探索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代谢组学变化特征;2、寻找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复方作用靶点;3、筛选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的评价指标和药效物质基础。方法:1、急性胰腺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分组:SPF清洁级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J,开腹插管后不注射牛磺胆酸钠+生理盐水灌胃)、胰腺炎造模组(Y,改良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生理盐水灌胃)、大承气汤治疗组(Z,改良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大承气汤10g/kg灌胃)组;2、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检测分析:采用600MHz超导核磁共振谱仪检测技术,对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和大承气汤治疗组大鼠血浆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对CPMG及LED结果综合运用PCA分析和OSC滤噪后的PLS-DA分析,比较三组间类别差异,寻找差异性代谢物标志。结果:1、在假手术(j)组和胰腺炎(y)组两组血浆核磁共振氢谱CPMG和LED结果分析中,采用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两组能明显区分开,说明两组间存在代谢组学差异。通过对两组的得分图、载荷图及原始图谱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差异代谢物质(表1,2)。胰腺炎组乳酸(lactate.,1.3,1.34,4.1)、缬氨酸(valine,0.98,1.02)、琥珀酸(amberacid,2.38)、3-羟基丁酸(3-HB,1.18)、高密度脂蛋白(HDL,0.86)、不饱和脂肪酸(UFA,2.78,5.3)等较假手术组升高,甘油(Glycerol,3.58,3.66)、胆碱(choline,3.22)、;氧化三甲胺(TMAO,3.26)、葡萄糖(glucose,3-4)、甘氨酸(glycine,3.54)、(VLDL/DL,1.3)、(HDL/LDL,0.9)、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1.34)、磷脂酰胆碱(Ptd,2.78)等较假手术组降低。这些差异代谢物构成了胰腺炎模型大鼠代谢组学的特征,可视为潜在生物标志物。2、在胰腺炎(y)组、大承气汤治疗(z)组两组血浆核磁共振氢(CPMG)的分析中,采用PLS-DA能有效的区分二者,但在三组血浆磁共振氢谱(CPMG)的分析中,采用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假手术组和胰腺组能明显区分开,但大承气汤治疗组代谢变化位于二者之间,不能明显区分开。提示疾病与治疗引起的转归的一种潜在趋势。采用PLS-DA对胰腺炎(y)组、大承气汤治疗(z)组两组或者三组血浆核磁共振氢谱(LED)结果进行分析,皆能将各组基本分开。说明三组间LED结果存在代谢组学差异。通过对组间两两比较的得分图、载荷图及原始图谱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表3-6)。大承气汤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0.86)、低密度脂蛋白(LDL,1.26)、不饱和脂肪酸(UFA,2.78,5.3)VLDL/LDL,1.3)、(HDL/LDL,0.9)、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1.34)、磷脂酰胆碱(Ptd,2.78)、饱和脂肪酸(FA,2.22)、甘油(Glycerol,3.58,3.66)、肌酸(creatine,3.02)、胆碱(choline,3.22)、葡萄糖(glucose,3-4)、甘氨酸(glycine,3.54)等较胰腺炎组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1.34)、乳酸(1actate,1.3,1.34,4.1)、丙氨酸(alanine,1.46,1.5)、琥珀酸(amber acid,2.38)、谷氨酰胺(glutaminate,2.46)等较胰腺炎组降低。而使其中大部分物质向假手术组水平靠近。这些差异代谢物构成了大承气汤治疗胰腺炎模型大鼠代谢组学的特征。结论:1、基于1HNMR的检测分析技术能够发现胰腺炎的代谢组学变化特点,并寻找出部分潜在生物标志物;2、大承气汤可以调控大部分胰腺炎大鼠血浆差异代谢物质。初步筛选出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时的代谢物组学靶点;3、初步找到了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复方疗效评价的代谢物组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