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中异硫氰酸酯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研究

来源 :2013年环北部湾高校研究生海洋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海南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种子中提取鉴定了四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学成分:3-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3-氰基苯基异硫氰酸酯、4-氰基苯基异硫氰酸酯、甲代烯丙基异硫氰酸酯.MTT法检测四种异硫氰酸酯化学成分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得到四种异硫氰酸酯化学成分作用k562细胞最佳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及抑制率分别为:3-甲硫基苯基异硫氰酸酯200μmol/L、72h、80.3±1.2%;3-氰基苯基异硫氰酸酯200μmol/L、72h、80.3±1.2%;4-氰基苯基异硫氰酸酯200μmol/L、96h、80.4±1.0%;甲代烯丙基异硫氰酸酯120μmol/L、96h、87.5±1.4%.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平颏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平颏海蛇干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醇(Ⅰ),5,6β-Epoxysitosteryl oleate (Ⅱ),9-Octadeeenoic acid (9Z)-,(2R)-2,3-
本文以组织切片技术对雄性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的生殖系统组织学和精巢的半年周期变化及全年的雄性性腺与体重比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施氏獭蛤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4月、6月、8月和2012年3月、5月,每月购得施氏獭蛤.通过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雄性生殖细胞有: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根据滤泡大小、结构、内含物的变化将精巢的
研究了卵形鲳鲹在不同氨氮浓度下的呼吸生理和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对急性氨氮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NH3-N浓度升高,卵形鲳鲹MO2、RE、PA均呈增大趋势,其中T2、T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间P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2、T3组O∶N rati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RN、AQ及PEP则显著下降(P<0.05); LG含量均随NH3-N升高而显著下降(P
2010~2011年在北部湾以底拖网方式按季节定点采样,采集到斑鳍白姑鱼(Pennahia pawak)共2425尾,通过对其生物学测定及耳石年轮鉴定,研究北部湾斑鳍白姑鱼年龄、生长与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认为北部湾斑鳍白姑鱼的繁殖期是在春夏之间;年轮形成时期是夏秋之间,一年一个周期,年轮形成时间比繁殖期稍后.其资源主要是分布在108°~110°E,19°~22°N的湾内海域,北部湾斑鳍白姑
为进一步开展罗非鱼的低温生物学研究,建立针对不同盐度养殖水体中吉富罗非鱼的防寒和抗寒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平均体重为14.95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作为试验对象,设定盐度0‰、10‰、15‰和20‰4个组,所有组控制温度在(7±1)℃,每间隔2h统计不同盐度下的致死亡历时.结果表明:0‰、10‰、15‰和20‰盐度持续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的半致死亡历时分别为15.00h、36.00h、30.00h和20
有效利用海洋贝类蛋白资源是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酶解技术已经成为海洋贝类蛋白资源高附加值化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酶法水解贝类蛋白得到的活性肽液,经过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可以制备具有抗氧化性、抗菌活性、抗疲劳性及对ACE抑制活性等功能性多肽.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酶解海洋贝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上的一些进展,分析和讨论我国贝类蛋白资源酶解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
采用冷浸法以95%乙醇提取了14种红树林植物共30种组织样品,并以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海洋苔藓动物简称苔藓虫,属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类群.海洋苔藓动物多变的生长环境和原始的进化地位使其次生代谢产物拥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性,这为发现新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两种海洋苔藓动物总合草苔虫Bugula neritina Linnaeus和阔口隐槽苔虫Cryptosula pallasiona Moll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
以凡纳缤对虾为对象,研究多酚氧化酶(PPO)的组织分布,分析不同包装(真空与非真空)和贮藏条件(-18℃、4℃、25℃)下对虾的黑变规律和PPO活性变化规律,探讨PPO的最适pH及其稳定性.研究表明:凡纳缤对虾虾壳和虾头部位的PPO含量较高,虾肉中PPO含量较低;真空包装和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对虾的黑变,并能减缓腐败;凡纳滨对虾PPO的最适pH值为6,在pH值6-8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
以葛根总黄酮转移率、提取液透光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澄清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了壳聚糖对葛根提取液澄清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用于澄清葛根提取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分子量为40万,壳聚糖用量为0.16g,温度为60℃,pH值为5.5.在此条件下,总黄酮转移率为73.25%,葛根澄清液透光率为97.9%,壳聚糖澄清葛根提取液的效果较好,葛根的有效成分也得到较好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