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谏诤·德音--苏轼《石钟山记》之山岳巡礼与困境隐喻

来源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8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岳游记与诗狱余悸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然则肇端于黄州的谪宦生涯,对于以兼济天下为旨的士臣"功业"而言,显然是一种自我嘲解,但若转从文学业绩观照,则无疑是苏轼在文学史上树立其千古风流典范的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风行于魏晋士林的长啸又恰好是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在声音形态上的绝妙展演.而出于学术的热情,多年来,笔者—直痴迷于追寻长啸艺术在现代社会的遗存.与阮籍之啸不同,在魏晋士人所创造的啸史风流中,刘琨(271-318)"啸退胡兵"的故事却是别有一番光景,别有一番情味--既令人惊异,也令人困惑,更令人震撼。
李益边塞诗所反映的内容,集中在唐代中国北疆的风光、气候、风俗以及波澜壮阔、苦乐参半的军旅生活,而又以后者为主,这两者在其诗中往往是相互交融的。
这篇论文研究在韩国词里的蔚州八景形象。韩国词的主要一种特点是采用<巫山一段云>形式的作品最多。而且,詞人常用次韵的方式填詞。韓国<巫山一段云>詞中用次韻的方式描寫蔚州八景的作品縂有32首。蔚州是现代韩国的蔚山。它的自然风景是很美丽,所以韩国的文人喜欢游览这儿的风景。蔚州风景歌咏蔚州的自然风景与词人的情感。可是,随着词人的感情或者时代的情况,从自然风景感到的情感有差异。发现的蔚州八景作品一共有二十八
散文与小说的关系是微妙的,虽然分属两种文体,但就文字表达方式看,小说也是散文体,这就决定了两者的不解之缘.特别是以"某某传"、"某某记"命篇的小说(传奇体),与古文关系最为切近.唐宋古文的复兴与小说关系,学者已多有论列,或以为唐传奇促进了古文,或以为古文促进了传奇.要之,两者相辅相成,自是文学史的事实.
碑记文,指的是以记事为主要目的一种记叙文章,通常出现于修造官室、祠堂、厅壁、亭台楼阁记这类作品.这类作品源自有刻石习惯的碑文体,其目的是记录实情,以示不忘.衍变至宋代,有的刻石,有的不刻石;亦即在写作方法上,有的遵守传统规范,有的不遵守传统规范.于是北宋时期大量的古文家作品,就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意义.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篇名记,它不仅是中国旅游文学的典范之作,更因其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淑世情怀,凝人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世界和政治文化理念.笔者曾选取自宋至清末十五个较为流行的古文选本,考察《岳阳楼记》的人选情况,发现在其中十个选取范文的选本,都把《岳阳楼记》当作必选之文.《岳阳楼记》背后的滕子京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最终结果,是庆历士风中并不和谐的声音,这个声音似乎也可以成
欧阳修的史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新五代史》的独撰、《新唐书》的与人合撰和以《正统论》为代表的史论创作上.欧阳修逝世后,欧阳发这样称颂其父的史学成就:先公既奉敕撰《唐书》纪、志、表,又自撰《五代史》七十四卷.其作本纪,用《春秋》之法,虽司马迁、班固皆不及也.无论是从史书的编纂,还是从史论的构建看来,欧阳修在宋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宋人对他的建树有颇高的评价。今天他被公认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文学成就首屈一指的是散文.他的文章诚如吴充《欧阳公行状》所说的"文备众体"、"各极其工",对此就连他的政敌也表示钦敬.欧阳修散文无论何种题材,都注重语言、结构等技法,在平易中呈现婉曲之美.这种文风的形成与作者的"人情说"密不可分.本文试就二者关系略作探讨,以祈正于方家.宋儒以“人情”阐释儒家经典,始自欧阳修《诗本义》与《易童子问》等著述,而欧阳修标举“人情”,循依的正是圣
韩愈《送董邵南序》(以下简称《送序》)又题为《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此文写作的时间,方成硅定为唐德宗贞元十八至十九年(802-803)间.韩愈的散文创作,笔致奇曲.过商侯在《古文评注》中就说过"唐文惟韩奇"的话,继而又说《送序》为"韩中之奇".
"唐宋八大家选本"是指明清时期出现的包括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在内的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合选本.这些选本曾陆续传人日本,一度成为日本人学习汉文的通用教科书;由于这个原因,在文化至大正时代百余年的历史跨度上相继出现了多种唐宋八大家选本的和刻本,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