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远端L型锁定钢板治疗Plion骨折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L型锁定钢板在Pilon骨折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术前跟骨牵引、小腿远端前内侧入路、3.5毫米胫骨远端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技术治疗.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0.8年~2.5年.通过康复锻炼,术后按踝关节功能评定参照Mazur标准,优10,良6,可2例,差2例.术后3例伤口皮肤坏死,经清除坏死组织后转移皮瓣修复创面、无骨折不愈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晚期并发症主要为创伤性关节炎及关节僵硬.二期行踝关节融合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疗效及对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减压加单节段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24例.观察并记录术前及术后1月、3月和12月时的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儿童足毁损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0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1例足毁损伤的患者应用VSD协助保肢治疗.结果:21例病人经12~21d(平均16.7d)的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创面肉芽生长良好,行植皮、皮瓣或骨皮瓣修复治疗后,全部肢体均保肢成功.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4例(共14足)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22~65岁,平均47.5岁.14例患者均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跖跗关节融合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周~11个月,平均10周.术前均负重位拍摄足正、侧位X线片和CT片,制定个体化融合方案.术后指导功能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骨与关节外科收治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16~34岁,平均年龄18.3岁,髌骨脱位次数2~11次,平均脱位5次.根据患者髌骨脱位的病理类型复合采用以下四种手术方式:①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 ②关节镜
目的:探讨精准医疗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文章检索词为"精准医疗;基因测序;生物样本库;数字化;脊柱外科;数字骨科学;有限元模型;计算机导航技术;3D打印技术;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全过程精准康复系统"等对精准医疗理念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精准医疗模式指导下,精准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
会议
目的:P34HB以其降解性产物不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以及其生物相容性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生物医学,本实验以P34HB作为支架,以3D打印技术为方法,研究基于溶解/非溶解双喷头材料同步打印的毛细血管网构建,实现毛细血管的可控性构建。方法:CAD毛细血管建模后通过3D打印机一喷头打印溶融PVA材料以制作毛细血管网,另一喷头打印非溶融P34HB材料以作为立体支架,水浴过夜,溶融PVA材料降解后获得内部具有密集
目的:分析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外科治疗的中长期随访,探讨骨巨细胞瘤合并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骨折的病例546例,其中股骨远端305例,胫骨近端241例,合并病理骨折78例(14.3%),含股骨远端63例,胫骨近端15例.将随访时间大于24个月的50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男性30例,女性20例
目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因其出色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完全降解性,而在组织工程和医用材料领域被受关注.以PHA和羟基磷灰石(HA)为原料,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可吸收的3D打印材料.方法:按一定比例将PHA和HA特殊混合后,利用挤出装置制做出直径为1.75mm的3D打印原料,3D打印出直径5mm、高10mm圆柱状模型样品体.采用该复合材料与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
目的 探讨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手术治疗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方法 对2014年8月~2015年12月24例采用改良Brostrom法结合带线锚钉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本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 18~54岁(平均32.2岁);左侧8例,右侧16例.致伤原因:运动伤14例,日常生活扭伤10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踝关节的反复扭伤、肿胀、疼痛.休息后有部分缓解,运动后加剧.受伤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组共收治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15例,其中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骶丛神经探查松解和/或骶骨骨折复位固定8例;骶骨骨折分型:DinesⅠ型3例,Ⅱ型5例;合并髋臼骨折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d~12m,术前通过3D打印1∶1骨折模型,了解骨折移位及骨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