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形态与腰椎后路减压愈后不佳的有关吗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后路减压(PLF)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常用手术方式,但临床中患者对术后疗效可能并不能满意,医师尚欠缺较准确预估术后的方法。腰骶神经根从硬脊膜囊的前外侧穿出,在椎管内斜向外下走行,经椎间孔出椎管。腰3及腰4神经根各自从相应的椎体的上1/3或中1/3水平离开硬膜囊,紧贴椎弓根进人椎间孔。腰5神经根由腰4腰5的椎间盘水平或其上缘离开硬膜囊,向外下走行,绕椎弓根进人腰5骶1之间的椎间孔。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一期经颌下入路松解、复位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共收治9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3岁至56岁,平均34.2±5.6岁.术前患者除了有颈后轴性疼痛外都伴有脊髓损伤症状.
目的总结报道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性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在2015年2月收治的一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后跖骨痛的病因分析,以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手术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6月~2014年6月5年间行类风关前足矫形术的204例(256足)患者,对其中术后出现转移性跖骨痛的44例(46足)进行描述性研究,观察术后出现跖骨痛的时间、部位以及处理措施的效果和预后,并分析转移性跖骨痛的出现原因。
目的验证核心肌群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康复的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间经PKP治疗的198例患者,所有骨折节段均为新鲜骨折。所有试验受试者均在全麻下行经皮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术后第二天开始分阶段核心肌群训练干预,第一阶段(术后第2天-2周):①俯卧位,身体交叉后伸上抬训练背部肌力,右上肢与左下肢伸直缓慢抬离床面同时尽量使右肩及左髋
目的:文献报告较多的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神经血管损伤,脊髓损伤,内固定松动及食道瘘等.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也并不少见,文献报告发生率为0.8-80%,但其并未得到临床医生足够重视.吞咽困难是颈前路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本文拟通过长期随访,明确钢板安放位置不良是否能导致吞咽困难.
目的:探讨Orem支持-教育系统模式对促进患者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提高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的术后患者64例,按随机字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需求,评估患者自理缺陷及自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根据Orem支持-教育体系指导理论
目的:脊柱微创是一种有前景的手术技术,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三维导航导航下经通道行管微创PLIF+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后正中切开PLIF+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的区别。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我科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6例,a组行三维导航导航下经通道行管微创PLIF+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b组行传统后正中切开PLIF
[目的]随着人工关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的翻修手术。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时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包括髋臼和股骨侧的显露、固定良好的股骨柄的取出、骨水泥取出、股骨近端畸形的纠正以及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股骨侧的骨量,进行股骨近端大粗隆延长截骨是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之一。
目的:脊柱结核是发病率最高的骨结核,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术后复发依然常见。本研究对比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脉冲冲洗枪脓腔冲洗治疗和单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两种手术在复发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估单节段Discover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矢状位曲度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行单节段Discover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颈椎中立位侧位X线片,评估指标包括:手术节段间盘角、FSU角(functionalspinalunitangle,脊柱功能单位角)、C2~C7角、间盘前缘高度、间盘中央高度、间盘后缘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