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亚健康现状调研与预防对策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慢病管理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ther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判断标准,"亚健康"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体往往是不自知的,并且亚健康状态随时可能因各种因素的诱发而进入疾病状态.因此,亚健康状态虽然不是疾病,但对人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如何干预亚健康呢?社区亚健康的现状又如何?为此,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社区对总人数为12560人的自愿被调查者进行检测,并采用问卷法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就近年来有关针刺疗法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文献进行总结,分析针刺在缓解癌性疼痛、提高机体痛阈等方面的疗效,探讨针刺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文献中的各种针刺方法、疗效判断、试验方法、实验结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针刺在缓解癌性疼痛、提高机体痛阈等方面有一定效果,但针刺治疗癌性疼痛在介入时机,相关疗法的综合应用、刺激强度、留针时间及作用机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Introduction:If treatment for progressive recurrent breast cancer prolongs,the tumor may show resistance to treatment,and the side effects of patients may worsen,and therefore it becomes to be difficu
会议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引发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现代医学治疗PSD,疗效单一,起效时间长,有毒副作用,价格昂贵,患者经济负担重,依从性差.针灸治疗PSD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简便易行,经济适用,无毒副作用.本研究即是研究和探讨PSD的发病原理,为进一步研究PSD提供新思路.方法:将110只雄性SD大鼠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神经病学分级后,挑选Ⅱ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进食、行走2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BI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高于
目的:对现有的中医慢病管理在社区中的应用做出概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上述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结果:大量理论以及实验性的文献为中医慢病管理的概况提供了参考与指引;结论:中医对慢病管理的作用,有临床证实、经得起实践检验.而中医本身的服务特点和优势,更是非常适宜在基层社区中为慢病管理服务提供实施手段.
目的:观察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头孢噻肟,有过敏和禁忌者禁用.治疗组采用中药化湿醒脾汤煎药口服,用药各14天.各组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测定,并检测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血常规变化,以及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身热不扬、头重身困、胸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转变,大众对健康需求发生了显性改变.这种需求集中体现在对服务质量、心理感受、健康恢复水平和持久状态上.中医药因其文化包容性、理念特殊性、技术无创性,对于构建和服务于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具有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十三五"规划已经启航,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小康,主要压力还是在基层、在偏远地区.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例糖尿病足的防治资料与护理体会,采用降血糖、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特色中药等的交替换药.结果:20例糖尿病足18例痊愈,2例出院时创面结痂干燥.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外,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足部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促排方联合敷药灸脐疗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50例,运用经验方促排方敷药灸脐法进行治疗.结果:痊愈40例,好转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结论:促排方敷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显著.
肠道菌群对维持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和免疫调控等方面,影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菌群与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