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色氨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来源 :2011年国际氨基酸产业创新与联盟发展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色氨酸,通过实验确定离子交换工艺的操作条件;上柱pH值3.5~4,上柱流速1~1.5BV/h,洗脱剂氨水浓度1mol/L.脱色工艺的操作条件;活性炭用量1%,脱色温度55℃,pH6.5~7.0.蒸发结晶温度65℃以下.整个提取色氨酸总收率为75%以上,成品含量在98.5%以上.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描述了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特征,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致病机理。通过对圆环病毒致病机理的阐述,以其为将来此病的防治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猪病仍是目前影响养猪效益主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近一个时期在广东、江西、福建、河南,河北及东三省等地区搞猪病诊断与治疗,对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控对策做了初步的总结,以期采取科学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来降低猪病对养猪业的影响。
本文分别从病原、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治、预防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引起猪呼吸困难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支原体肺炎及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五种重要疫病。
茶氨酸是茶叶和部分山茶科植物特有的酰胺类物质,是已得到公认的三大茶叶提取物(茶多酚、茶多糖和茶氨酸)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成分.它在保护神经、调节情绪、提高认知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医药和食品加工等行业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国内外有关茶氨酸现阶段的制备方法,重点分析茶氨酸的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改善细胞膜对茶氨酸的通透性及微生物体内茶氨酸的代谢调控进一步提高茶氨酸
微流控芯片具有体型小、样品消耗量小、单次检测成本低和便携性好等显著优势,在于药物筛选、疾病监测、精细化工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检测灵敏度是其发展的限制因素.在微流控芯片上制作纳米通道,用于样品浓缩、分离等前处理操作,是提高微流控芯片检测灵敏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对微流控芯片上利用纳米通道进行样品前处理做了综述,分别阐述了使用纳米通道浓缩样品的原理,在微流体芯片上的实现形
从L-色氨酸经过微生物合成途径生成的紫色杆菌素属于吲哚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生物染料等生物活性,已引起广泛关注.但从自然界发现的紫色杆菌素合成菌株具有生产能力低和不稳定等缺点,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本研究采用PCR walking方法,从前期分离到的一株产紫色杆菌素的Duganella sp.B2菌株中,成功克隆到vio基因簇,并实现vio基因簇的异源高效表达.通过发酵过程工艺研究,工程菌的发
以E.coli K12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3kb的赖氨酸-尸胺反向转运蛋白基因cadB.以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穿梭质粒pXMJ19为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pXMJ19-cadB.然后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基因融合到重组质粒pXMJ19-cadB的cadB基因的C-末端,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XBG,将其转化C.glutamicum ATCC13032并诱导CadB的表达.通
从发酵食品分离到聚谷氨酸(γ-PGA)合成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NK-03(谷氨酸依赖型)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L3(谷氨酸非依赖型).合成γ-PGA的分子量分别为1.36×106和4.70×105,L-谷氨酸单体含量均大于98%.将NK-03的gsBCA与穿梭载体pXMJ19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XMJ19-PGS,在Corynebact
本文介绍一种从发酵液中提取异亮氨酸的工艺,本工艺主要采用陶瓷膜分离、离子交换、真空浓缩、活性炭脱色、单效浓缩结晶、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及真空干燥等工序,可获得含量在98.5%以上的异亮氨酸成品.在本工艺中,有效、经济地解决了料液中的蛋白质、其它氨基酸及盐类对后期提取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异亮氨酸的产品收率和质量,最终可使异亮氨酸提取总收率达到75%以上.
电渗析法以离子交换膜为分离介质,以直流电场作为驱动力,可以有效的对L-苯丙氨酸发酵液进行脱盐处理.本文主要考察了pH、浓度、流速对L-苯丙氨酸发酵液电渗析法脱盐过程的影响,得到将pH控制在L-苯丙氨酸等电点附近4~8的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回收率;并且将浓度和流速控制在较高水平分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