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胜近邻:基于施助者角度的心理距离和利他行为的关系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e2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关系中,心理距离无处不在。人际间越亲密,心理距离越近;空间距离越远,感受到的心理距离就越远。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认为,人们与客体的心理距离感决定其心理表征的抽象程度(即解释水平),影响个体的判断与行为决策。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假设性都可能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和行为。然而,以往的研究表明,心理距离和行为的关系结论并不一致。
其他文献
公正世界信念即相信所处的世界是公正的,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在这个不公正比比皆是的现实世界里,人们为什么要试图维持这样一种"积极的幻觉"?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认为,这种信念使人们相信所处的世界是稳定有序的,结果是可以预测的,自己会被公正地对待,不会成为不可预见的灾难及各种不公正的受害者。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和可控制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才会对未来充满信心,追求长远目标,并相信自己最终
死亡提醒效应指的是个体通过世界观防御或自尊寻求来缓解潜意识水平的死亡焦虑,并且这种效应是在潜意识水平上完成的。研究者们提出,在死亡提醒到引起防御防御之间,存在着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死亡想法通达性。在未干预的情况下,死亡提醒会导致个体自动化的防御反应,研究者们认为这种防御反应是为了抵御潜意识水平上的死亡想法从而缓解潜意识的死亡焦虑,并且认为死亡想法通达性是死亡提醒效应的中介机制。但是,由于死亡提醒
物质依赖者对相关物质及其相关线索"全神贯注"的注意,是物质成瘾的一太特色,注意偏向会影响成瘾者由线索诱发的渴求。而关于注意偏向与渴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则不一致,多项研究表明两者呈正相关(Franken et al,2003,2007;郑麟等,2010),也有研究发现两者为负相关(Waters et al,2003;Schoenmakers et al,2008),同时有人也发现两者没有关系(Eh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多,差别增大,又由于实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部分学生不仅面临经济困难,而且面临学习适应、人际交往的考验以及考研、就业的竞争,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从健康心理学角度,与一定年龄相适应的心理发展缺失,将会使人的成长受阻。
目的:考察成就动机各维度在自强意识与幸福指数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强意识问卷、城市幸福指数问卷、成就动机测量表及自编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对全国部分省市18周岁以上781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48份.结果:①自强意识既直接影响幸福指数,又通过追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动机对其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51.3%和28.3%.②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对自强
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有较为相近的价值观、生活经验的人群之间对一定的问题开展讨论并产生正面影响的人际互动过程。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陷入"说真话"还是"说好听话"的艰难抉择,"好听话"固然让人舒服,但有时会让人产生怀疑,而真话往往是"良药苦口"。研究者用自我提升理论和自我验证理论解释这两种不同的反应趋势。
金钱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吸引了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兴趣。近年,进化心理学、操作强化理论流派和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者们掀起了一场有关金钱动机的论战,讨论围绕着金钱动机是受文化影响的还是具有生理基础,金钱是人们的行为目的还是实现其它目的的途径等问题。
"难得糊涂"是为很多中国人所推崇的人生状态, 《汉书》中记载"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老子》中提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些无不体现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忍模糊信息、模糊情境的重要性。
本文在对精神信仰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大学生精神信仰和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以430名重庆市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修订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为研究工具,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精神信仰和主观幸福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如下:(1)重庆市大学生男生的金钱崇拜比女生更明显;(2)农村大学生的国家主义比城镇大学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