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分差异对35CrMoA螺栓调质处理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第四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九届江苏省热处理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anj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用12%的AQ251水溶液作冷却介质时,化学成分的差异对直径为51mm的35CrMoA螺栓调质处理的影响表现为淬透性差异较大.通过对各种化学成分的35CrMoA螺栓淬透性和回火后硬度差异的计算发现:当用水作为其冷却介质时,基本上可消除这种影响.
其他文献
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污水处理系统,天然气输送管道以及井下钻采设备,由于地下水腐蚀介质中含有不同浓度的HCO和HS,不仅加速了这些设备的腐蚀速度,引起局部腐蚀发生,而且由于在腐蚀过程中原子氢产生,加速了向钢铁内部的渗氢过程,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坏,严重时甚至引起氢脆,造成钢铁材料的失效。他们采用氢扩散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水介质中HCO和H对于碳钢的腐蚀机理和加速碳钢渗氢过程的作用机理。
该文分析了一万立方米螺旋导轨湿式气柜的腐蚀原因,采用防腐新材料与水质缓蚀剂综合防护的方法,经过三年多的使用取得满意效果。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光电子谱、显微硬度仪、铁素体测量仪等对开裂失效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通和法兰开理解失效是由于氢致开裂所致;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氯化物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在本例环境介绍中,影响因素主要是H,加工形变导致的材料硬化及焊接区的应力及硬度升高是开裂的诱因,探讨了防护对策。
应用电化学动电位扫描、恒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丙炔醇 (PA)对HS在Fe/HSO界面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A随浓度增加能逐渐取代吸附在电极表面的HS、HS,从而明显抑制铁腐蚀的阴、阳极反应,属负催化阳极型缓蚀剂;PA浓度较高时,其通过氢键及静电作用可完全稳定吸附物Fe(HS),使阳极电流几乎接近于零,但此时PA对吸附物Fe(HS)作用较小。
通过大量的试验,对LY12铝合金获得了一种硫酸阳极氧化+铬酸盐封闭与化学氧化相结合的“复合氧化”处理方法,所得膜层同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耐蚀性能。粘接性能与磷酸阳极氧化膜层相近,耐蚀性能与硫酸阳极氧化膜层相近。
用慢应变速率和恒载荷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Ni-P化学镀层对304L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完整的镀层能有效防止应力腐蚀的发生。当镀层存在缺陷或裂纹时,由于镀层对基体不具有电化学保护作用,镀层不能抑制基体的应力腐蚀发生。该文对评价镀层的应力腐蚀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恒载荷应力腐蚀试验是评定脆性镀层抗应力腐蚀的有效方法,而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试验并不合适。
利用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HEDP)对金属间化合物NiAl进行了表面处理,获得了纳米级的微晶层,该微晶层可以通过提高AlO优先形核位置和提高Al的向外扩散促进NiAl氧化时AlO的形成,消除了NiO相。
Cu-50Cr合金在700——900℃空气中的氧化结果表明,合金的氧化动力学在700和800℃遵循抛物线速度规律,在900℃其瞬时抛物线速率常数随时间而降低。合金氧化外层膜是CuO和CuO,内层膜由氧化铜和尖晶石型氧化物为基并嵌有Cr颗粒组成,Cr表面有CrO和CuCrO膜。900℃的氧化膜与基体金属界面上可观察到连续的CrO层,合金未形成Cr的选择性外氧化。
采用D/MAX-ⅢB型X射线衍射仪、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LKDM-2000型摩擦磨损仪、S-30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对经C、N离子注入的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及耐磨性、耐蚀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经离子注入后,注入层硬度提高,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提高,抗腐蚀性增强;注入N+的剂量为2.44×1017ions
高压电脉冲加热能够获得很高的加热速度,对经过淬火、轧制的低碳微合金钢进行了高压电脉冲加热处理,测定了样品力学性能,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经过淬火、轧制的低碳微合金钢在高压电脉冲加热时产生了快速的回复再结晶,晶粒细化至100~200nm,在合适的处理规范能够获得较高的强度和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