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输电线路覆冰预警系统规划设计

来源 :第三届(2012)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了南方电网输电线路覆冰预警系统建设思路,从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终端选点原则、多功能一体化监测终端设备功能设计、覆冰预警主站一体化支撑平台、主站系统数据交互方式、通信组网方式及统一通信规约的制定等方面阐述了输电线路覆冰预警系统规划设计方案。
其他文献
本课题对110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基本特性、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雷击故障类型,对常用复合绝缘子雷击故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运行防雷新思路。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尝试采用加装负角保护针的方法,来完成对220kV输电线路的防雷改造,但目前国内对于该方法的防雷效果只是基于简单的理论分析,并未进行系统的计算或实验分析。本文以220kV单回线路为例,基于三维电气几何模型,提出了对安装负角保护针后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方法,讨论了负角保护针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和长度对防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比例模拟试验研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将根据文中的
220kV早成线位于陇南山区,地形较为复杂,受陇南特殊气候影响,年平均雷电日40天,此线路自建成后共发生故障17次,其中遭受雷击发生故障15次,占总故障的88%,经2004年至2010年对此线路进行多项防雷改造工作,有力的提升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在近年来的防雷工作中,通过安装线路避雷器和避雷针,有效降低了线路因雷击造成的线路故障。
中国输电线路受雷击灾害频繁。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因素比较大的其中之一也是雷击,雷击灾害事故占总比例的55%,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雷害造成电网事故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发生的电网事故分析笔者在这里简要论述35kV输电线路的雷击形成的原因、危害形式;针对雷击发生的原因如何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或降低雷击的频率和危害的程度。
精确的线路参数可以改善输电线路的保护整定、故障定位和电力系统计算的精度。而线路电气参数的测量结果要比计算结果准确。单回线路传统的测量方法是直接将线路的短路阻抗和开路阻抗的测量结果视为线路等效π电路的集中参数,但是这种方法存在误差。新近发展的方法利用GPS或PMU同步测量线路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相量,由此推算出线路的分布参数,但是该方法消耗资源大且复杂。本文基于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和等效π电路集中参数模型
简要介绍了输电线路发生振动的原因及危害,针对750kv官东I线140#塔地理环境、气象条件、设备情况等,分析风振产生的原因。提出目前主要防风措施是使用防振金具,包括:安装阻尼性间隔棒、防振锤,导线加装护线条或采用预绞式悬垂线夹,加装重锤片。根据140#现场情况,将微风振动以及次档距振动考虑为振动主导因素,主要针对导线磨损的防护进行整改,建议加装预绞丝或者采用预绞式悬垂线夹。
交叉跨越测量是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重要的测量要素,交叉跨越测量成果是反映输电线路对跨越物的最终交叉跨越距离,它直接影响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工程造价及运行安全。本文针对交叉跨越物无法直接到达的情况,对交叉跨越测量方法进行探讨,结合经纬仪、全站仪、GPS等不同的测量仪器设备,给出相应的测量方法、公式推导、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针对输电线路跳闸的重要原因雷电绕击,阐述了输电线路绕击发生的原因,研究了输电线路防绕击雷的方法。结合江西省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着重分析了JG及ZGUT型铁塔绕击跳闸的原因,提出了防止JG及ZGUT两种塔型绕击跳闸的新措施。研究表明,在JG及ZGUT型铁塔的导线悬挂点横担上合理安装TH型避雷针,减少了JG型铁塔的中相跳线保护角、ZGUT型铁塔的中相导线保护角,大幅度降低了雷击故障跳闸率。实际运行情况
由于导线舞动的严重性及造成的破坏性的增加,特别是对于特殊冰风条件下或重点线路区段的防舞设计,传统单一的防舞技术无法满足防舞性能要求,本文根据防舞理论及实践经验提出综合防舞技术,包括组合防舞装置和综合防舞改造技术,组合防舞装置包括:相间间隔棒与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组合、相间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的组合及线夹回转式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的组合,同时将经济技术可行的防舞改造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实现多种防舞技术的联合
本文简要统计、分析、介绍了2000年-2012年3月,北京主网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因冰雪闪络导致的掉闸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