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淤积末端变化特征

来源 :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水库淤积末端的变化,有利于掌握和分析库区泥沙淤积分布和淤积形态,有利于调整水库运用方式和长期维持水库有效库容,以达到提高水库防洪减淤的功效.在水库淤积规律研究中,通常把由于水库回水影响引起的泥沙淤积的最远点称为水库淤积末端.本文结合小浪底水库已有的实测资料,通过水库纵向淤积形态资料和对应的坝前水位,确定水库淤积末端位置,简要分析了淤积末端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揭示和研究多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演变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基于改进的河流分级Horton法与推荐的水系划分,初步分析了长江流域河流分级.Horton法的改进包括与水系划分相结合,选用最小单元河流,采用河流树状图表等;将长江水系推荐划分为干流水系与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洞庭湖、汉江、鄱阳湖、太湖等8个支流水系;基于河长与流域面积约0.5次方相关关系,综合选取流域面积不小于2000km2或河长不小于100km的最小单元河流,确定长江流域(不含太湖)河流
水库蓄水后水沙条件的调整显著影响长江入海水沙通量.本文基于长江中下游水文站及河段长系列水沙资料,利用水库梯级径流调度模型,研究了长江上游梯级水库修建前后,水沙条件调整对大通站水沙过程的影响,得到水库径流调节使得长江入海长系列汛期流量趋于调平,蓄水期流量下降,而枯水期补水作用又增加了大通枯期流量;水库调洪对入海径流的影响并非下泄流量越小坦化作用越明显,下泄流量越小调洪过程持续时间越长,腾空库容时下泄
三峡工程运用以来,长江荆江河段水沙条件发生较大改变,河床冲淤变化剧烈.沙市河段地处上荆江中段,属弯曲分汊河型,多年来深泓左右摆动和分汉段主支汊易位频仍,是荆江河势变化频繁、防洪形势严峻的河段之一.本文利用多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原型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了河段控制站(沙市水文站)的水沙特性及太平口分流分沙变化,进而剖析了三峡工程运用以来沙市河段的河道演变特点,包括岸线变化、深泓变化、洲滩变化及典型
河道阻力是河流动力学基本问题之一.黄河下游河道阻力计算必须考虑其特殊的水沙条件和河道形态的影响。特殊的水沙条件主要体现在高含沙量、极细的粒径级配和暴涨暴落的洪水;特殊的河道形态主要包括上下游纵向沿程迥异的河型和横向巨大的滩槽差异。目前针对黄河特点的阻力计算方法尚不成熟,以简单的参数修正和定性的描述为主,缺乏量化的参数指标和统一的计算方法。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特殊水沙条件和河道形态影响阻力调整的内在机
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使其河道型库区内水流有了明显的壅水型非均匀流特征,其流态的改变显著影响着泥沙输移和洪水的传播特性.采取专门实测资料,分析了库区上段的三维流速及紊动强度沿垂线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上段纵向流速沿垂线分布基本符合对数流速分布公式,横向流速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垂向流速明显,且方向一般向下;纵向与横向紊动分布与均匀流差异不大,但强度略大,垂线紊动分布与均匀流差别明显,多表现为均
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输移特性和水沙的供需矛盾,提出了江湖水沙互利交换输移的构想:通过将通江湖泊的淤砂底泥疏浚输移到长江,补充长江径流含沙量和水生物营养物质的不足,以解决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供需矛盾和水生物营养物质的欠缺问题;通过全面疏浚湖泊底泥措施降低湖底平均高程、增加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增强江湖水体自由交换功能,以解决沿湖地区的防洪排涝、水资源以及水生物繁殖生长条件恶化等问题.通过对江湖跨区
本文在分析近50年来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特性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宜昌至大通河段干流河道冲淤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长江宜昌以下干流河道径流量变化不大,输沙量减小明显,且随着水库下游河道的沿程冲刷,悬移质泥沙粒径沿程变粗,至监利站粗沙量已基本恢复到蓄水前的水平.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径流年内分配、泥沙来源和地区组成均发生新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量继续减小,洞庭湖湖区淤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受上游来沙量减少和水库运用等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出库沙量显著减少.本文依据相关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区别分析了长江上游干、支流来沙条件的变化和三峡水库运用对三峡出库沙量变化的影响及其程度,揭示了三峡入库沙量减少对三峡出库沙量减少的贡献度大于三峡水库运用本身.分析表明:1991-2002年间,上游来沙量减少是宜昌站输沙量减少最根本的原因,其中支流嘉陵江来沙量减少的贡献率高达75.04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含沙量的沿程衰减是高含沙洪水输沙过程的显著特点,其本质反映的是河流沿程输沙不平衡向输沙平衡的发展过程.根据河流泥沙运动不平衡输沙理论得到的含沙量沿程变化公式,利用黄河下游1969-1999年22场具有代表性的高含沙洪水,得到了适合于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含沙量沿程衰减过程的计算方法,进而利用另外6场典型高含沙洪水资料对建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不平衡输沙理论的高含沙洪水
长江荆江沙市河段历来防洪形势严峻,航道问题突出.沙市水文站是沙市河段的水沙代表站,同时又是长江中游干流的重要控制站和报汛站,对荆江地区防洪安全和防洪调度至关重要,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借助大量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沙市站的水沙特性与水位流量关系,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60年来,沙市站年径流量变化不大,年输沙量基本呈现减少的趋势,且以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减少幅度最大;受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