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干湖盆地及周缘侏罗纪沉积环境分析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小盆地(包括苏干湖盆地等)是我国西部潜在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前期工作揭示了在苏干湖盆地发育中生界烃源岩,具有一定的油气潜力。本文通过野外露头、钻测井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初步落实了苏干湖盆地及周缘侏罗系沉积体系和沉积环境,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坚实基础。研究表明,苏干湖盆地早中侏罗世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晚侏罗世发育辫状河,物源可能主要来自北部祁连山。赛什腾山南缘侏罗纪发育沼泽-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富含煤层,物源来自西北和东北;冷湖—带早侏罗世主要发育湖西山组深湖-半深湖沉积,物源可能来自西北部阿尔金山附近。泥岩样品沉积地化分析显示研究区整体为还原环境,不同采样点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构造-沉积演化分析表明,早侏罗世苏干湖盆地初始断陷,湖盆沉积中心可能位于盆地东部(向阳煤矿以西);中侏罗世中期(对应于大煤沟组四段)研究区内部裂陷成盆,后期(对应于七段)湖泛形成大湖盆。侏罗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大煤沟组五段至七段湖平面上升时期。
其他文献
灵山岛下部发育一套莱阳群巨厚重力流成因地层,为揭示该套地层的源区风化程度、物源性质、物源区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对灵山岛下部莱阳群粉砂岩进行岩相学分析、主量元素XRF测试、稀土及微量元素ICP-MS测试.结果 显示:粉砂岩SiO2含量较低(平均51.78%),TFe2O3含量较高(平均5.73%),Na2O平均含量为2.74%,K2O平均含量为2.79%,通过主量元素投图分析,样品归类为杂砂岩及岩屑
山东灵山岛地区发育莱阳群深水浊积岩与青山群火山岩及陆源碎屑岩地层,在青山群陆源碎屑岩地层中发现10余套火山碎屑流堆积,区域具有较好的对比条件。火山碎屑堆积主要分布在洋礁洞剖面(岛东南部)、沟南崖剖面(东部)与背来石剖面(东北),由南向北,岩性主要由火山碎屑岩转变为沉火山碎屑岩。野外地质工作、镜下薄片鉴定与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洋礁洞剖面、沟南崖剖面火山碎屑堆积主要为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分选差,磨圆次
近年来,我国西部一些含油气盆地海相地层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说明我国西部碳酸盐岩地层大油气田尤其是气田勘探潜力巨大。鄂尔多斯盆地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富海相地层含油气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纪海相地层分布广泛,沉积齐全,沉积类型多样,沉积厚度大,厚度逾千米。岩性上以大套深灰色白云岩和灰岩及生物灰岩为主,生储盖组合完整,其奥陶纪顶部的风化壳地层已是该盆地下古生界的主要产层,于此同时马家沟组白云岩储集物性好
陕西富平上奥陶统赵老峪组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隆起带东段。赵老峪组岩性以灰黑色薄层泥晶灰岩和含泥灰岩为主,夹黑色薄层放射虫硅岩、深灰色薄层粉屑灰岩、砂屑灰岩、中—厚层砾屑灰岩。泥晶灰岩发育水平层理,沿层面发育Nereites(砂蚕迹)遗迹相的遗迹化石。黑色薄层放射虫硅岩发育毫米级水平纹层,分布较为广泛,占剖面总厚度的比率约为13%。该剖面,粉屑灰岩、砂屑灰岩、砾屑灰岩与薄层泥晶灰岩和含泥灰岩的接
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对油气开采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邵家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发育一套厚10~80 m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为滨浅湖与半深湖,其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滨浅湖的近岸灰岩滩、远岸灰岩滩以及生物礁中,且在生物灰岩、颗粒灰(云)岩和礁灰(云)岩中显示丰富的油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研究区沙四上亚段20余口井岩心、薄片观察,对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讨了各种成岩作用
会议
四川盆地巴中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自下而上依次为千一杂色段、千二黑色段、千三杂色段。岩石类型以中-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为主,其中,千二段发育多层介壳灰岩。在岩心观察、露头勘测、沉积构造和古生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古地貌的恢复,分析了研究区千佛崖组沉积演化过程。认为:研究区发育浅水三角洲、湖泊两种沉积相类型。在千一段沉积发育时期,该区构造地形为西高东低,物源方向以东边米仓、大巴山构造带及西部龙门
会议
沾化凹陷发育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和沙一下亚段3套烃源岩,前人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未进行深入研究。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沾化凹陷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品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为优质烃源岩;烃源岩沉积中心位于渤南洼陷,但孤南洼陷烃源岩品质最好。孤北洼陷和孤南洼陷的部分烃源岩达到大量排烃阶段,所以勘探开发研究应重视来自沙一下亚段烃源岩的贡献。沉积环境分析表明,
碎屑岩滩坝发育的沙—段是四川盆地侏罗系含油系统的主要发育段及重要产层。目前沙—段油藏的稳产形势十分严峻,除了自身致密、低丰度的客观原因外,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有关层序结构、砂体叠置模式以及相对优质储层等研究不够深入。本文通过沉积趋势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建立了沙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格架,并划分了体系域和准层序组。在此基础上,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