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香花岭矽卡岩中含锡矿物的晶体化学特征

来源 :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香花岭矽卡岩位于我国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北缘,湘南钨锡多金属矿集区的西南缘,主要产出Sn、W、Nb、Ta、Pb、Zn等,是我国典型的锡多金属矿床.香花岭矽卡岩的成矿主要与区内癞子岭花岗岩(2.2km2)有成因联系,分布于癞子岭花岗岩周围或地层断裂处.野外观察表明,香花岭矽卡岩具有明显的分带,主要由磁铁矿-符山石-石榴石矽卡岩→氟硼镁石金云母交代岩→含铍条纹岩→金云母氟硼镁石大理岩演变.根据矿物的组合关系,矽卡岩主要经历了矽卡岩期和热液蚀变期.晶体化学研究表明:香花岭矽卡岩中早期的Sn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角闪石、尖晶石等矿物中,随着Sn的浓度升高,锡矿物:锡石、尼日利亚石、孟宪民石等晶出。然而,在晚期热液作用下,角闪石、尖晶石、孟宪民石等周围有锡石析出,同时在葡萄石、塔非石、金绿宝石等晶体边缘形成富Sn的环边,显示晚期含Sn热液的矿物学行为。香花岭矽卡岩中的含锡矿物的晶体化学特征不仅反映了矽卡岩形成过程中Sn的富集、迁移、结晶过程,同时丰富了Sn的晶体化学行为。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学者命名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红层地貌.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丹霞层和丹霞地貌由冯景兰等(1928)、陈国达等(1939)教授提出,并随着2009年5月,在丹霞层和丹霞地形的命名地广东丹霞山召开了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而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目前所知我国红层出露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全国各地均发现有红层分布。已知的研究表明,我国的红层基本上为典型的红色陆相沉积,多形
Studies of economic, highly efficient and safe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tion (ESC)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fuel cells based vehicles and CO2 capture1-7.In our lab., studies on ESC based one micr
会议
脉石英是由热液或变质作用形成、呈脉状产出、几乎由石英单矿物组成的岩石[1].我国脉石英的矿物资源丰富,分布比较广泛.尽管其矿床规模一般不大,但由于SiO2含量一般在99%以上,是加工高纯石英的良好原料[2-3].石英矿物中普遍存有包裹体,按其成因可分: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类[4].前人关于石英气液包裹体有很多研究[5-7],但是用于高纯石英加工原料的脉石英气液包裹体特征却几乎未见
黄铁矿作为金矿床中最为重要的载金矿物,标型特征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前人运用黄铁矿的矿物标型特征在探讨矿床成因、指导找矿评价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金亭岭金矿为招平断裂带下盘成矿带上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次在矿山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不同类型的矿石标本,在岩相观察基础上,综合运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观测到矿石矿物组成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铜蓝、方
近年来,有机粘土在吸附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粘土矿物相比,有机粘土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大大提高,同时也能增强粘土-纳米聚合物的机械性能、阻燃性能和阻隔性能等.这些性能的提高取决于有机粘土的层间结构和表面亲和性,如,有机粘土的层间距、表面活性剂的负载量及其分子环境等,而上述因素则受粘土矿物的层电荷密度制约.本研究以河北灵寿膨胀蛭石为原料,选用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铜(金、铁)多金属成矿带,矿带内发育层状铜(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铜陵地区为成矿带内典型层状铜(金)多金属硫化物矿集区.矿区内层状铜(金、铁)硫化物矿床受控于中-上石炭统、上二叠统和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地层,但是层状铜多金属硫化物矿体主要产于中-上石炭统黄龙组和船山组.学者们对铜陵地区铜(金)多金属硫化物矿体成因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多种成因机制和成矿模型,但是其成矿作
1988年黄蕴慧先生在湖南香花岭含铍条纹岩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含Sn和Al矿物,并将它命名为孟宪民石(Mengxianminite),但未得到国际矿物学会及新矿物命名委员会(IMA-CNMNC)认可.作者在对湖南香花岭含铍条纹岩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类似的含Sn矿物,它们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相似,且均产于香花岭含铍条纹岩的香花石脉中,故属于同一种矿物.经单晶结构分析,该矿物为含Be和Sn的硼酸盐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