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分析

来源 :第三届全国精神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为本病的主要手段,迄今为止本病治疗尚未获得根本性突破,我科自1987年3月~2000年3月应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9例,对本组中可随访到的手术时间超过10年的15例患者,在与手术组患者同期住院的患者中,按性别相同、年龄相近、诊断(包括分型)一致、病程相近、主要症状相似的配对原则设置非手术对照组,在2001年~2003年间对两组30例患者进行精神病量表评定,结果报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病的神经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对12例难治性精神病分别实施双侧扣带回切开术((8例均为强迫症)、边缘系统白质切开术(<3例,其中强迫症1例,焦虑状态2例)和杏仁核毁损术((1例,为广泛性发育障碍伴攻击行为)。
本文采用开颅手术对大脑边缘系统的主要解剖结构切除的术式,治疗有狂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和评价。
采用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一侧杏仁核及海马损毁术治疗4例难治性癫、痫合并有严重的情感性精神病人,探索治疗难治性癫痫合并严重精神障碍的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促进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康复训练干预,用PANSS、MRSS量表评价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复发率和PANSS、M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能明显促进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术后患者康复。
随着苯丙胺类药物的长期滥用,其精神依赖性和严重的毒性作用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不仅给滥用者自身带来危害,也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往研究证明,中脑──边缘区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dopamine system, MLDS)在药物精神依赖性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在药物渴求的建立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立体定向手术后远期的生存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1月至6月手术治疗的110例精神分裂患者,术后随访2.5年,期间对患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评分,并分客观状态与主观感受2个轴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对于男女患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术后患者在自身生活总评价、环境领域、社会领域的评分,女性患者均高于男性患者,俩者之间差异显
目的:探讨前颞叶切除术后癫痫患者记忆力和智力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前颞叶切除病人手术前后的临床记忆商和智商,对比总体的评分变化和个体病例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并统计手术愈后与记忆商及智商改变的关系。结果:总体术后MQ和IQ均值都有增加,以右侧术后MQ增加最为显著,个体比较发现左侧手术后MQ的变化与对侧有显著差异,其中VMQ37%左侧术后下降较明显,而右侧术后45.2%增加,术后MQ和IQ改善
目的:用来调查损毁新生大鼠额叶皮质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其前额突触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对照立体定向损毁新生大鼠(7天)腹侧海马,对照测定大鼠70天时与对照组额前叶突触前蛋白量,评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损毁海马的大鼠模型突触(小)泡蛋白免疫反应性高于对照组20%(p<0.05):而其它突触前免疫蛋白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损毁海马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表现出来的前叶皮质的功能异常,与大多数突触蛋白变
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微侵袭手术方法──"脑立体定向多靶点射频热凝术"即在脑立体定向下射频热凝选择性毁损脑部的局限区域或某些纤维联系,来调整脑的功能,消除或改善精神症状,它以其定位准确、创伤小和疗效显著等优点得到迅速推广。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其特殊性,病程冗长,用药复杂,并发症多(糖尿病、过度肥胖),特别是伴有难以控制的冲动攻击行为的狂躁者,不能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靶控输注(TCI)又称目标浓度
我院从1998年4月开始,先后应用脑室造影定位、CT定位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27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