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翅蝽的多功能信息素

来源 :第五届全国入侵生物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usti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Hemiptera:Pentatomidae)是我国的重要果树害虫,其原产于亚洲,并于1990 和2000 年代分别传入北美和欧洲,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入侵有害生物。蝽科昆虫因其能够释放刺激性挥发气味而闻名,其中含有多种利他素、报警信息素等物质,但是具体的活性组分目前仍然没有相对清楚的研究。在对茶翅蝽体表挥发物进行分离鉴定之后,我们发现其中的正十三烷(n-tridecane)及反-2-葵烯醛((E)-2-decenal)能够诱发茶翅蝽及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japonicus,一种茶翅蝽的卵寄生蜂)的一系列行为反应。
其他文献
研究棘托竹荪孢子粉超临界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破壁棘托竹荪孢子粉,正交试验优化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速、萃取时间;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萃取物成分组成;通过检测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及ABTS+·能力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CO2流量
以食用菌秀珍菇发酵麦麸的膳食纤维复合制备产物为主要原料,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选取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及脆碎度的综合评定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配方,并分析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麦纤咀嚼片的最佳配方为硬脂酸镁添加量2%、黄秋葵超细粉添加量34%和麦麸膳食纤维复合菌粉添加量64%,制成的咀嚼片表面光滑、色泽均一、硬度适中;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显示,麦纤咀嚼片具有较高的脂质过氧化
为了优选杏鲍菇秋葵咀嚼片配方,以杏鲍菇粗多糖、杏鲍菇超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选取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及脆碎度的综合评定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配方,并制定产品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杏鲍菇秋葵咀嚼片的最佳配方为杏鲍菇粗多糖38%、杏鲍菇超细粉49%和黄秋葵超细粉13%,制成的咀嚼片表面光滑、色泽均匀.采用的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于杏鲍菇秋葵咀嚼片配方的优化是可行的,得到的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分别从破壁的硬孔灵芝Ganoderm duropora和灵芝G.lucidum的孢子粉中萃取孢子油,采用气相色谱法(GC-FID)分析和测定两种油脂中的脂肪酸和角鲨烯的成分和含量,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选择性离子检测(GC-MS/SIM)模式测定麦角甾醇类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两者的脂肪酸和甾醇类成分组成相似.在不同分离条件(分离Ⅰ和Ⅱ)下获得的油样(硬孔灵芝分离Ⅰ和Ⅱ得到得
测定了6种常见金属离子对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a2+、Mn2+、Fe2+、Mg2+对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酶具有激活作用,其中K+激活效果最强;Fe2+能明显抑制漆酶活性;Mn2+、Ca2+、K+、Mg2+和Fe2+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有抑制作用,Na+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具有激活作用.
利用气相色谱偶联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了不同香菇干样挥发性组分的指纹图谱.根据离子迁移数据利用热图聚类和主成分分析了不同样品间的差异,根据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5份香菇材料分为4大类;PCA分析表明,前2个主坐标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5.8%和21.5%.结果表明气相色谱偶联离子迁移谱技术对构建香菇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及挥发性组分数据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对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的热风烘干品和真空冷冻干燥品的多糖提取率和提得多糖分子量构成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采用超声循环提取还是热水提取,绣球菌冻干子实体的多糖提取得率都显著高于烘干品,所得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也显著不同,冻干子实体多糖主要成分的重均分子量为4.30×105Da,烘干品多糖的主要成分重均分子量为2.52×104Da.绣球菌冻干耳基多糖相比于冻
在全球环境急速变化的背景下,深入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和机理”成为生态学、进化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研究焦点。入侵生物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同环境下的栖息地转换和扩张,因此成为研究生物对环境快速适应机理的良好材料。本研究以海洋烈性入侵生物萨氏海鞘(Ciona savignyi)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环境胁迫方法模拟萨氏海鞘在入侵过程中遇到的温度和盐度变化,在DNA 甲基化修饰和基因表达调
番茄潜麦蛾原产于南美洲,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一旦入侵我国将对番茄(以及马铃薯)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种害虫已入侵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大部分国家,近些年又在中亚和东南亚国家迅速扩散蔓延,对我国潜在威胁巨大。目前该种害虫在我国尚没有分布,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从其国内外的发生现状、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入侵我国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昆虫的肠道菌群在宿主的营养代谢、生长发育、免疫防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病原菌可能随食物进入昆虫肠道而产生危害。因此,宿主需要快速准确地识别并清除它们以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和其它细菌一样,绝大多数肠道细菌会产生并释放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而肽聚糖通常会被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PGRP)识别从而激活昆虫免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