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剪切体组分作为稻瘟病菌的一类新致病因子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cs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通过插入突变途径从稻瘟病菌中鉴定了两个致病新基因COM1和MgCON2.其中,COM1是稻瘟病菌维持正常的分生孢子形态所必需的基因,其缺失显著地减弱稻瘟病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虽然融合蛋白Com1-GFP或GFP-Com1能使COM1敲除体恢复野生型,但没有显示GFP信号;与此对比,表达融合蛋白Com1335-613-GFP的转化子在细胞核中显示了强烈的GFP信号.Com1含有KPKK、PPVKRPRE和PLAKKFK等3个可能的核定位信号.RNA剪切体组分作为稻瘟病菌中一类新的致病性因子,对其深入研究将加深对RNA剪切体各组分功能的认识。
其他文献
分析研究了2009年7月福建罗源湾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共鉴定19种鱼类的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13科.其中,鱼卵10种、仔稚鱼14种.夏季,罗源湾水平拖网鱼卵和仔稚鱼平均密度分别为1.80 ind./m3和0.54 ind./m3;垂直拖网鱼卵和仔稚鱼平均密度分别为4.11 ind./m3和2.63ind./m3.鱼卵、仔稚鱼以鳀科数量最多,优势种类为中颌棱鳀(Thrissa myst
Through collaborative researches in 2008~2009, on the base of occurrence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and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and resistant varieties and prevention of maize, we proposed the stra
利用本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20G,通过对峙法、圆盘滤膜法对立枯丝核菌进行了拮抗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20G对丝核菌有明显的空间竞争能力、重寄生作用;T20G的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可达100%.
本文就荔枝采后病害的内生拮抗菌进行并就内生细菌对荔枝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内生细菌对荔枝霜疫病的防治效果不同,浓度约108CFU/ml的内生细菌悬浮液对荔枝霜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而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生细菌对荔枝霜疫病不但没有防治效果反而加重病害的发生,如用浓度分别为107CFU/ml和106 CFU/ml的内生细菌处理荔枝果实,当处理后3d,荔枝霜疫病的发病率
枯草芽孢杆菌CAB-1是一株对黄瓜白粉病和番茄灰霉病有较好防效的生防菌株.在明确该菌株所产生的抑菌物质起主要防病作用的基础上,本实验研究了其所产生的蛋白类抑菌物质,并对抑菌蛋白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首先明确了菌株CAB-1产生抑菌蛋白的最适培养条件为:30℃,180 r/min培养48 h.采用不同饱和度的(NHa)2SO4对菌株CAB-1发酵液进行沉淀,结果表明经30%-70%饱和度(NHa)2SO
本实验主要针对可能影响NCD-2菌株转化的条件(如菌株的电场强度、电阻值和质粒类型)进行优化,以期获得NCD-2菌株的高效电击转化体系。通过设置不同的培养时间(3-4.5h),不同电压(12.0-14.5 kV/cm)和不同电阻(200Ω,400Ω)。结果发现,NCD-2菌株按1:30比例转接到生长培养基中,37℃,150 rpm培养3.5 h,电场强度14.0 kV/cm,电阻200。的条件下,
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和分生抱子萌发抑制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百合枯萎病尖抱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lili Snyder et Hasen)菌丝生长和抱子萌发的毒力作用。通过ECso值测定结果表明12.5%烯哇醇WP, 50%多菌灵WP, 50%福美双WP,5%己哇醇SC,10%世高WS,95%恶霉灵WP对百合尖饱镰刀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EC50值可以
本文对水稻立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进行了研究,参试的7种杀菌剂及组合在盆栽条件下对由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立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世高、世高+福美双、苗病清、多菌灵4种药剂表现较好,防效达到了80%以上.参试药剂对水稻秧苗都具有明显的促生壮秧作用.主要表现为秧苗叶色浓绿,根系增多,鲜重、干重增加显著.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