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晚期巴文化的类型

来源 :2001三峡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50年代科学发掘重庆巴县冬笋坝和四川广元宝轮院的船棺墓地以来,对于巴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也已近半个世纪了.通过数代考古学家们的辛勤努力,如今巴文化的轮廓已初步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所说的晚期巴文化,从目前的资料看,主要是指西周晚期春秋早期至西汉时期四川盆地东部及三峡地区发现的与巴人相关的考古学物质文化遗存.而这里所说的"巴人",也是一个关于巴人的广义概念,指这一时期居住在巴国境内的土著居民. 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发现的相关资料,对晚期巴文化的类型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云南对外交通道路全面开通.这一时期,官方管理的驿道在云南对外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驿道的发展与云南边境形势密切相关,并随着云南开发向边地深入,对外交往的扩大不断延伸.同时驿道建制日趋完善,道路得到较全面的疏通和建设,推动了云南对外交通的发展.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一、明清时期云南边境形势与对外交通的关系。二、明代云南驿道建制。三、明代云南对外驿道。四、清代云南对外驿道。五、明清云南驿道
每一个政区治所都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它在每一个时期的状貌都主要是地理和人文相互碰撞后结合的产物.一个政区治所在其兴起、发展的整个历程中,许多方面都会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总的说表现为地理因素对政区治所兴衰变迁的客观制约作用和人们改造、利用地理因素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过,这种影响并非在每一个时段上都是同样的方式、同样的幅度,而往往是在政区治所演变历程中的某些关键时期、转折时期显示得尤为突出.明代
都司卫所是明代创设的特殊制度,以军事组织的形态出现,但因设置目的的不同与所处地域的差异,而或兼具地方行政制度的职能,成为管理明朝版图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历来对于都司卫所的研究多注意其军事职能,而于其相当于布司府县的职能很少触及.本文提出以万全都司为例,具体考证其建置沿革,亦分析其本身与所辖卫所的具体职能.
中华文化历数千年久传不衰,与中华大地之地理环境有何关系?中华文化对历史时期中华大地上之地理环境变迁有何影响?面对当前生态环境严峻的现实,中华文化有无需要反思自省处等等.这些问题既宏大,涉及的内容也很复杂,但也均与历史地理学之基本理论问题,即"人地关系"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与阐释.
对商雒的文化特征及其归属,曾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依据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差异性与相似性的大小,将商雒归为陕南文化区.不过,由于在确定商雒文化亚区归属时,主要是根据其文化现象更接近陕南,而将其划归陕南文化区,似这一区划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而有会影响陕西文化区划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之虞.因此,亟需对这一区划方案进行重新审视,用目前较为通行的定量研究方法对这一区划再行研究,以期能准确地判定商雒文化区的归属,另一
春秋时期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不再受到诸侯的爱戴与尊敬。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外交活动日趋活跃,国与国之间的盟会也就更加频繁,成了春秋时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国对大的盟会地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视的,必须要考虑地点适中,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供给充足等因素。重大盟会都集中在今河南省洛阳以东,山东的鲁、蒙山以西,河北的邢台、山东禹城以南,河南深河市及夏县以北地区
地理学或者历史地理学可以直接推动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国家信息资源自主建设和有效应用。根植于地域性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城市与区域信息,应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以信息的地理属性为立足点,推动地理学信息化。本文介绍了文献库建设实例(近现代时期北京地形图数字化处理)、GIS库建设实例(近现代时期北京城市人口)及历史地理网站建设实践;并提出了当前面临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历史地理学,擅长从历史过程来考察地理现象的嬗替规律并提供它的一系列时代地理剖面,由此有可能找到一个部门或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历史规律,为它们今天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参考.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一、人类文明发展与环境变迁相互关系。二、历史上衰落、湮灭了的文明与生态环境变迁关系。三、我国黄河文明兴衰与环境变迁关系。四、可持
路家河文化是一支从商代二里岗下层至殷墟前段,分布于鄂西渝东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文化命名地为宜昌县路家河遗址.根据目前的资料,路家河文化可分三期,年代分别为二里岗下层文化时期、二里岗上层文化时期和殷墟前段.其中第三期的文化分布范围最广,文化特征最明显.在其东部的洞庭湖西岸和西部成都平原一带的同期遗址中都可以找到该文化因素的踪迹。
在四川盆地发现的先秦考古学文化遗存目前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和渝东地区,这两个区域的文化从史前到商周有一个逐渐趋同发展的过程,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文化系统自身的渐进发展外,还有过几次变迁的高潮时期,本文想就其中两次大的变迁及其动因作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