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同时测定姜及其不同炮制品中5种姜辣素的含量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测定姜及其炮制品中的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含量的方法,并对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中的5种姜辣素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探讨5种化学成分在姜的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B)-0.1%醋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0.10min,B:40%:10-40min,B:40%→90%:40-45min,B:90%→100%:45-50min,B:100%→4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5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5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姜酮:0.625~20μg·m1-1(r=0.9991)、6-姜酚:6.25~200μg·ml-1(r=0.9997)、8-姜酚:1.25~40μg·ml-1(r=0.9999)、6-姜烯酚:1.25~40μg·ml-1(r=0.9991)、10-姜酚:1.875-60μg·ml-1(r=0.9994);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5%,100.9%,104.7%,102.1%,105.5%;RSD分别为1.26%,1.60%,3.35%,2.98%,3.05%;从生姜到干姜、炮姜、姜炭的炮制过程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相对含量逐渐降低,6-姜烯酚的相对含量逐渐增高;姜酮在加工至炮姜时山现,且含量较少,在姜炭中南含量有所增加。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准确的测定姜及其炮制品中5种成分的含量,为评价姜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提供了分析方法:生姜在炮制过程中,5种姜辣素类成分在质与量上均发生了变化。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随之而来,各类信息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方式不断传播,其中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知识信息传播的中心,其服务模式与优劣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学
  本文从中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入手,分析探讨建立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基本对策:炮制工艺规范化是建立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前提,定性、定量指标成分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专属性,所
杭州方言中的“卯”字不能单独使用,只能作为一种构词词素,表示时间方面的含义.“息”音具有一定的含义,“葛卯”和“葛息卯”并非同一词语,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