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支持与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研究

来源 :2017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支持等因素出发,分析各种因素对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支持均对高中生的生涯适应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涯适应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启示与具体的教育建议.
其他文献
为缓解择校热,近年来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基于2014年至2016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状况调查及舆情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家长对入学工作的满意度及政策落实效果评价较高,尤其对入学过程顺利程度、入学平台方便程度评价较高;三年来家长对入学工作评价得分持续提高.然而入学工作中信息公开程度仍不够到位,非京籍学生入学问题依然突出,入学程序复杂及学区间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集中,"坑班""点招
学会学习是中小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习策略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在编制《中小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良好,资源管理策略使用最多,元认知策略使用相对较少.②学习策略的使用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存在部分地域上的差异.③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动机能显著预测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权威型
作为未来公民发展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如何结合北京地域特点建构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指标体系,成为推进北京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聘请教育、医学、航天、金融等各行业顶级专家11名,基于德尔菲法经过三轮专家咨询形成8项框架指标体系(按首字拼音排序):创新能力、公民素养、交往合作、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生命健康、学习能力、自我发展,具备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在"好学校"就读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于是一味地"扎堆重点校",这将不利于教育均衡化发展.然而对于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利于其发展的条件可能不同.本研究以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系统(简称BAEQ)数据中19411名学生2009年度三年级及2011年度五年级数学学业成绩为基础,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建立增值评价模型,探讨学校(班级)规模、学校(班级)平均学业质量对不同学业水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21178名中小学生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①目前的校内外课业负担感受并不高,其中校内课业负担感受得分略高于校外课业负担感受;②在控制了年级和性别之后,校内、校外课业负担感受分别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力、学习成绩自评的负向影响作用显著,对学习倦怠的正向影响作用显著,校内课业负担感受对学生发展各变量的影响作用均大于校外课业负担感受;③校内课业负担感受对主观幸福感、
本文从高职教育区域性基本特征出发,对京津冀高职教育区域发展水平、办学特色与优势、京津冀区域经济特点对高职发展影响等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
在回顾国内外权威质量标准研究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师资和条件支撑度""教学和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社会满意度"这"五个度"的发展过程与内涵.认为"五个度"具有体系性、概括性、分类指导、闭环结构、涵盖不同层面、良好的可操作性这些优势,同时指出其缺少对课程体系、一流特色建设的关注,根据首都高等教育特色及发展趋势,在"五个度"基础上增加"课程活动丰
根据文献分析、数据推演和趋势预测发现,"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职业教育面临着学龄人口波动明显、人才需求规格升级和规模调控政策压力等外部挑战,应当积极调整自身功能定位,研究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继续发挥在首都发展大局中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走"内涵—特色—高端"发展道路,在更长的历史周期中统筹管理规模,优化设施布局和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大的资本是职工的能力素质,而职工能力素质的提高有赖于职工继续教育.但是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存在东拼西凑的现象,缺乏系统性,不少培训课程仅仅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呈现,忽视在职人员能力构成及发展需求.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能够体现职业能力层次性、边界性和递进性的职工继续教育职业能力模型.该职业能力模型体现职业能力各层次、要素之间的相
北京职业院校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面临许多发展制约,首当其冲的就是外地生源被限制.北京职业院校目前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北京职业院校通过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社区教育、对中小学生开放、贯通培养、对口支援、国际化等路径寻求转型发展和突破困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职业院校转型发展在发挥人才培养功能的同时,要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职业院校转型发展应上升为一种战略,政府应该对职业院校的转型发展给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