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联合使用EPO降低粗隆间骨折围术期输血率的疗效评价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EPO联合氨甲环酸降低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出血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即A组)和对照组(即B组),治疗组入院后每天给予EPO10000U皮下注射,直至患者出院;术中、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2g+生理盐水100ml静点;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每天生理盐水1ml,皮下注射,术中切皮前给予生理盐水100ml静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9月~2015年7月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41~58岁,平均47.5岁;41例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节段分布:C3/C4节段2例,C4/C5节段13例,C5/C6节段19例,C6/C7节段7例;本组病例大多发病突然,病史短,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与X片、CT和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损伤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10.01—-2012.07共收治Segond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人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平均28岁(13-45岁),关节镜下发现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15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病人2例,3例病人合并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目的:总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两年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11/2013-5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颈椎病患者30例,其中单节段置换29例,双节段置换1例。于置换前、置换后7 d、3,6,12,24个月行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颈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射线片测量手术节段、邻近节段及C2~7屈伸活动度的变化,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变化。
目的 测量内侧楔骨至第2跖骨底间韧带的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Lisfranc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0例新鲜成人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背侧韧带、Lisfranc韧带和跖侧韧带的长、宽,并观测Lisfranc韧带的走形方向和其在内侧楔骨的起点位置。
目的 分别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和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近端骨折,评价临床疗效。方法 收录77例复杂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骨折类型按AO/ASIF 分类,36例使用LISS治疗,41例采用广泛切开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
目的:探讨改良Latarjet术治疗伴有骨质缺失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创伤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间就诊的伴有骨质缺失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排除5例,共有20例伴有骨质缺失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对20例伴有骨质缺失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患者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Bigl
目的 探讨因旋耕机打伤致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针对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我科收住的共23例因旋耕机致打伤致膝关节骨折脱位且合并血管损伤患者,常规进行术前心理,全身症状早期观察,术前体位及常规准备;术后针对肢体伤口护理,术后用药监测,以及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专业护理。
[目的] 探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ated chitosan,CMCS)对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增殖周期及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对于儿童由于创伤和肿瘤切除后的关节缺损重建尚无非常理想的方法,带血管的腓骨骨骺移植是目前可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报告带血管腓骨骨骺移植的解剖研究结果和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会议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行脊柱手术后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40例艾滋病脊柱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手术6例,胸椎手术9例,腰椎手术25例;脊柱退行性疾病12例,脊柱创伤28例;微创手术7例,非微创手术33例。并选取同一时期与试验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相匹配的40例HIV阴性脊柱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切口愈合不良(红肿、渗出、裂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