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骨感染缺损疗效及并发症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合并皮肤缺损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至2014年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9~43岁,平均31岁.骨缺损3~13cm,平均6cm;皮肤缺损面积3cm×3cm~6cm×10cm.11例合并足下垂,5例合并膝关节强直.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STAR假体全踝置换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系统性文献汇总分析,总结STAR假体踝关节置换术的中长期疗效,并对假体生存率、失败率和失败原因进行汇总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类孟氏骨折中尺骨鹰嘴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这一类型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1例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合并桡骨颈骨折型类孟氏骨折。
目的:寻找一种易塑形、生物相容性好骨缺损修复材料.方法:1.选择适龄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本组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8-51岁.2.药物诱导患者体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3-5天.3.于手术室无菌条件下,骨穿针穿刺髂前上脊,抽出骨髓100 mI,外周血100ml.4.无菌条件下离心机梯度离心两次.萃取间充质干细胞悬浮细胞20ml.5.萃取好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相结合.
目的回顾分析比较应用正天AC-套件(带袢双钮扣钢板)和皮质骨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本组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14例明确下胫腓联合分离,或合并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41.6岁.
会议
颈椎挥鞭样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本文对其损伤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尽管有关挥鞭样损伤预后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多数研究由于在患者选择标准及随访方面的缺陷而缺乏说服力。
目的:掌骨骨折是手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约占所有手外伤的25%,手术治方法较多,既往多采用克氏针和微型钢板固定。随着弹性髓内针在骨科的广泛应用,对于移位成角明显的掌骨骨折采用弹性髓内针微创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一种钢板内固定的替代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骨科护士临床工作实际情况,调查骨科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源,分析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压力源,其中包括① 职业和工作环境:骨科护士每天都要面对患者因为骨骼的创伤、退变及肿瘤等所导致的痛苦,甚至是急危重需要随时抢救,导致骨科护士极易产生紧张和消极的负面情绪,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目的:探索5R法(Result——如果不手术,会导致怎样的结果;Recommendation—你推荐什么样的手术方案,会帮助到患者什么;Risk—不同的治疗方案都有风险,对方能承担哪种;Rights—对方有权利决定是否手术;Responsibility——对方应承担的责任有哪些)在肩关节镜下肩关节不稳Bankart损伤修复手术术前谈话的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肩关节镜下肩关节不稳Bankart损伤修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成人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发病特点,评估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成人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2月共收治8例成年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分别为38、44、46、55、56、60、65和75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其中4例有胸部束带感,2例出现双下肢麻木.体温37.0~38.9℃,平均体温38.0℃,白细胞正常3例,血沉及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邻近椎间盘MRI T2信号强度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椎体再发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共纳入15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PKP治疗。单个椎体骨折行PKP治疗125例,同时对2个及2个以上椎体行PKP治疗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