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碎石桩在水电工程含砂土层坝基处理中的应用

来源 :第六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morea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水电工程河床深厚覆盖层中砂土层工程地质特性,介绍砂土层地基振冲处理的原理,针对深厚覆盖层的含砂土层中液化性问题,通过振冲碎石桩的设计、施工、检测等施工处理,满足大坝基础的要求,处理效果较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对某拟建在覆盖层上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深入研究了混凝土防渗墙和心墙基座间分别采用刚性、柔性连接型式时对大坝应力变形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连接型式对坝体及坝基的应力变形影响均较小,但对防渗墙和基座的应力变形影响差异较大.当采用刚性连接时,防渗墙和基座的位移较采用柔性连接时小,但基座位移呈明显不均匀分布,且拉应力较大,超过了混凝土抗拉强度容许值,并存在应力集中的现象,
土中水是黏性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固相土颗粒的结合形态是影响黏性土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不同含水率下膨胀土、红黏土的土体收缩和袖珍贯入强度试验,研究了胀缩性土体积收缩与贯入强度指标和土体初始含水率的关系,讨论了土中水形态对胀缩性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中水的结合形态对胀缩性土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最大吸着水含量是一个临界点;膨胀土和红黏土的临界体积含水率分别位于0.20cm3/c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料礓石经过高温焙烧改性后,已初步应用于文物保护,但是因材料稀缺,普适性较差.泥灰岩与料礓石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采运方便、易于烧制、成本低廉.本文采用兰州市榆中县碳酸盐含量分别为40.2%、44.8%、48.9%的泥灰岩,经过1300℃高温焙烧3h后将其物理力学性质和环境影响因素与料礓石比较.研究发现,泥灰岩和料礓石的收缩变形较小;焙烧后第28天龄期泥灰岩的含水率分别为7.8%、6.
由于具有整体刚度大、整体稳定性好等特点,格形地下连续墙被应用于开挖深度大且对位移要求较严格的基坑工程中.基于PLAXIS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以格形地下连续墙为围护结构基坑工程的准平面模型,按照单一变量的原则,对基坑进行了广泛的参数敏感性分析,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格形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嵌固深度、隔墙长度、隔墙间距和基坑被动区加固对基坑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格形地下连续墙墙体厚度变化对其侧向变形基本
目前高桩码头向着规模化、大型化发展,其地震灾害的破坏损失也相应增大,因此对地震灾害的评估越显重要.本文基于损伤理论,结合实际工程,采用ANSYS软件的SOLID65单元模拟分析了码头地震灾害下裂纹的开裂分布规律;随着地震波烈度的增加,码头梁内的开裂单元越来越多,裂纹也沿高度方向延伸,因此提出了根据不同地震波烈度下裂纹开裂分布平均裂隙度(即平均单位体积内的裂纹数)、裂纹开裂的分布深度范围进行地震灾害
以国内罕见的大帽山原位2扩4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及方法,提出隧道开挖卸荷计算方法及模拟步骤,将围岩划分为强卸荷扰动区、弱卸荷扰动区及未扰动区.建立隧道原位2扩4的三维数值模型,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数值模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卸荷效应下2扩4隧道采用CD法施工的围岩变形及力学特性,并研究了2扩4隧道对临近4车道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日益增多的隧道原位扩建施工时围岩
在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时机进行围岩初期支护,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条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支护成本.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的磨盘山隧洞为工程背景,基于开挖围岩应力释放理念,采用有限元手段分析隧洞围岩的应力释放规律以及初期支护结构在不同支护时机下的受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支护时机下,围岩和支护体系的力学响应差异较为明显;地应力释放比例越大,支护体系承担的荷栽就越
本文进行了CCS水电站主厂房岩锚吊车梁在备用机组开挖支护不完备情况下进行桥机荷栽试验的可行性计算分析论证工作.计算中按照实际的开挖顺序模拟主厂房的开挖及岩锚梁的填筑,采用连续介质胶结单元模拟梁身混凝土与岩体壁座之间存在的软弱接触面.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初期支护措施下进行桥机试验,对围岩、备用机组初期支护结构、吊车梁及锚杆的应力应变状态均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围岩和吊车梁之间的胶结面有张开的趋势,但不
桶型吸力式沉箱基础是一种新型深海海洋平台基础,应用前景广阔,研究评价桶型沉箱基础竖向抗拔承栽力具有重大的工程实践意义.本文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干砂土地基中对不同直径及长径比的铁质单桶沉箱基础模型进行了室内上拔试验,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桶型沉箱基础在局部剪切破坏模式下的抗拔承载力的新方法,该方法从桶型沉箱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方程入手,相比于现有的计算桶型沉箱基础抗拔承载力的方
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对于湿陷性黄土,大孔隙、欠压密、非饱和等特性导致了其对水分具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一经浸水或者增湿将很有可能会发生强度骤降和变形突增的严重后果;对于密实结构性黄土,浸水增湿以后,其土颗粒间的联结和排列特征发生变化,也会使土体显示出较明显的强度变化.本文总结了欠压密的湿陷性黄土增湿和密实结构性黄土增湿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湿陷性黄土的增湿试验技术、增湿计算方法、增湿本构方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