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荷土体本构模型选用及其参数的确定--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明挖段基坑为例

来源 :第七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o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卸荷土体工程性质的认识是解决基坑开挖工程中问题的关键,港珠澳大桥连接线珠海拱北隧道处于海相软黏土地层,基坑开挖深度大,断面宽,研究该基坑土体在卸荷应力路径下的土体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对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取现场土样,选定海相沉积的淤泥质土和可塑状粉质黏土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K0值,采用应力控制式三轴仪,在围压100,200,400,600 kPa状态下进行K0排水固结,对固结完成的土样进行不同应力路径的卸荷试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非线性特征,采用邓肯张E-μ模型作为该基坑土体的本构模型,依照试验结果,分别确定邓肯张E-μ模型的8个基本参数,为基坑有限元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其他文献
对于锚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在考虑预应力对稳定性的影响时,尚没有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采用圆弧滑移面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时,都是将锚杆当作土钉,采用规范中计算土钉墙的方法计算安全系数。将预应力作为集中力考虑,给出计算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安全系数的简化方法,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
上海西站15号线地铁车站基坑下穿沪宁城际铁路,采用全覆盖的逆作法施工,铁路路基和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要求高。该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复杂,逆作条件下的土方运输距离长、出土困难,施工效率较低。软土地区基坑施工的环境变形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提高开挖施工效率可以减小由土体蠕变引起的基坑变形,并降低施工风险。结合上海西站15号线地铁车站基坑工程,采用基于软土蠕变模型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土方开挖运输效率对运营高
基坑坑边逆作时内部结构尚未构成整体,所能提供的抗侧力是影响基坑变形的关键因素。结合佛山东平广场深基坑坑边逆作的初步设计,并考虑深厚软土的力学特性,采用硬化土(HS)材料,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并对比了坑内抗侧墙为1排、2排、3排及简化逆作楼板外侧端部固支等4种情况下基坑的变形及抗侧墙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与1排抗侧墙相比,采用2排、3排抗侧墙时,连续墙水平位移及墙后地面沉降可减小约20%、30%
通过实际工程锚索预应力荷载变化的系统监测结果及资料分析,探讨了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中锚索预应力荷载的锁定瞬时损失、开挖及锚索施工中锚索预应力荷载变化和基坑侧向变形特性。
大面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外土体可通过围护墙下向坑内移动,这一移动趋势与着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通过建立围护墙下土体位移的模型,推导了与基坑面积、基坑开挖深度、围护墙插入深度及土性相关的围护墙下土体位移的计算方法。并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讨论了影响围护墙下土体位移的各因素的作用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通过对某水电站双竖井施工阶段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开挖过程中的井壁应力、应变及土体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的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估。结果表明:竖井的受力形态呈现出悬臂梁的受剪状态,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土体沿井侧变形增大,在深度超过90 m后,竖井的井口处土体变形不再明显。工程采用的“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方案是符合安全储备的。
介绍了深圳地铁二号线东延段燕大区间穿越运营地铁一号线大科区间时结构变形自动化实时监测的实施要点,根据盾构隧道结构特点,完善了整个自动化监测系统,并分析了结构变形规律.当地铁左右线全部完成穿越后,最大累计沉降变形量为-13.8 mm,变形值均在控制指标允许范围内.同时提出将监测点的沉降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对沉降量最大的第二阶段使用对数函数模型=-4.0961n(x)-2.7194来进行拟合,得到了较
利用室内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电极距对黏土的水平电渗排水规律的影响,从电渗排水量、排水速率、有效电势、能量消耗、阳(阴)极接触电阻方面等对黏土电渗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减小电极距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加快电渗排水速率,可以降低阳(阴)极接触电阻,减小电势损失;电渗排水速率与有效电势成正比,而单位耗能量与有效电势成反比。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掌握黏性土水平电渗排水的规律,为解决富含水
大直径可回收锚杆具有单锚拉拔承载力大、经济性好的特点,在基坑及边坡等各类支护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大型商业化有限元软件对大直径可回收锚杆的承载变形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参数分析表明:大直径可回收锚杆的承载变形特性与锚固体的特性直接相关,并给出其极限承载力随着锚固体长度和直径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当锚杆的水平倾角在15°~35°之间时,锚杆的承载变形特性优于其它角度时的承载变形特性。上
为研究软土地基区域基坑被动区加固参数对支护结构位移影响,以武汉地区某典型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有限差分基坑被动区的加固模型,并将CX6现场实测值与计算值与进行对比,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实测桩身应力变化规律同支护体系水平位移分布规律一致,反映了实测数据的正确性;基于模型讨论了加固区域的深度、宽度、形状参数对支护结构位移的影响;并将计算值与支护结构的实测位移进行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