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视野下的中西方古代图形印比较

来源 :世界图纹与印记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t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美术史的角度看,图形印本身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门类,并表现为现象的演变史及其观念的发展史两个方面.本文分别从中、西方古代图形印的造型方式、印面图像、形制这些不同的现象层面展开比较研究,探讨这几种现象层面所反映的观念的异同,并将这些观念的异同进行梳理,构建出中、西方图形印的观念发展史.比较揭示了中国文人图形印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世界图形印史上的独特地位.
其他文献
古代道教的用印观念与印文样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汉末至隋唐以前的“凡篆时期”;二是隋唐以降的“天篆时期”.汉末至隋唐以前,道教法印印文样式、用印观念多受到官印印文样式与官印制度影响,其风格与秦汉世俗官私印章类似,是道教法印印文的“凡篆时期”;从6世纪前后开始,道教法印的材质、印文样式、法印形制、用印观念等都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嬗变,尤其是印文样式,逐渐从“凡篆式”演变至“天篆式”,6世纪以降可以
经详细考察,传抄古文印章始见于唐而非宋,兴盛于宋,元代已不多见.它是中国篆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面清理唐宋元时期的传抄古文印章,并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对传抄古文印章的发展和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考察,有助于对印学史的研究.传抄古文的兴起与当时文人对印章形式和内容的拓展密不可分.
“永昌大元帅印”金印,2016年惊现于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处,自公布以来,引起历史、考古业界,网络、媒体和社会的热议关注.这方金印几经鉴定,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文物归属上属涉案文物,不是出水文物.经过与张献忠大西农民政权所颁官印比较,参照相关文献记载,金印的主人不应是张献忠,2017年以来考古发掘出水文物亦不支持永昌大元帅金印的主人是张献忠的观点,而带“西王”“大西大顺”文字的文物则直指张献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印章以滚筒形制闻名于世,从它的出现到结束整整延续了近三千年,是两河流域文明的标志性特征之一.神祗题材滚印是其中比较重要和比较受欢迎的主题.本文首先概述了美索不迭米亚地区滚印的起源、印文以及功能;第二部分简述了不同时期平印和滚印的形制和材料;第三部分通过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神祗体系的起源及发展演变的梳理和研究,对神祗题材滚印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讨论神祗
对“印度河印章”的读识,首先应该从了解“印度美术”开始,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是1927年出版的阿南达·库马拉斯瓦米(Ananda.K.Gomamswamy)的《印度与印度尼西亚艺术史》.然而,我国现阶段对“印度美术”的研究,可参考资料十分匮乏.真正这种研究在“世界美术研究”领域有燎原之势的,大体也就是二十一世纪初的这十余年,有这么一个研究群体,陆陆续续出版了十多本有关“印度美术”的译著和专著,遗憾的
滚印(滚筒印章,Cylinder Seal)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发明标志和艺术形式之一,适用于整个近东地区,和楔形文字一起构成了古代近东文化和艺术的基本元素,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乃至古代近东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楔形文字中,滚印的苏美尔语为ki(s)ib或ki(s)ib3(见图),其对应的阿卡德语为kunukku.
本文中的“莲印”和“莲纹封泥”指的是某一类印章和封泥,它们的印面中存在莲花这一植物的全部或部分(花、叶、茎、莲实等)图案.文章先从世界著名博物馆的藏品和最新的考古发现枚举分析古代埃及特别是金龟子莲印及其留下的封泥;而后介绍古埃及的莲文化、信仰,揭示其背后几个基础性的观念,如诞生和复活(resurrection)、生命力(life force)、王权(royalty)等.这些观念是莲印和莲纹封泥在埃
本文对西方滚筒印的起源、流传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将西方滚筒印发展史划分为产生初期、成熟期、稳定发展期、衰退期四个阶段.西方滚筒印与中国印章虽然属于不同的发展体系,但中国古代陶拍中的拱形、滚筒形制及明清西藏铁印中的柱面雕镂形制均与西方滚筒印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印文上,西方滚筒印与中国印章均有界格的使用,在神祗入印及部分神祗、人物的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共性.近代邓尔雅篆刻中楔形文字入印、文字入造像印面及部
20世纪初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等地,陆续出土了很多元代蒙古基督徒所使用的铜牌,它们经常被称为“景教铜牌”.自从出土以来,这些铜牌就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德国、荷兰、美国、蒙古国都有学者对这些铜牌进行了历史考证和用途分析.但是,到目前为止,中文学界对铜牌的研究尚不多见.在本文中,对近百年来国内外围绕铜牌的讨论作出综述,并指出未来可能作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图像印历来在中国印中处于弱势地位,因而许多出土的图像印实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和有着较强图像印使用传统的域外文明如波斯、贵霜、罗马等有着长期的接触,诞生过独具特色的图像印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域外文化、当地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对印章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出土的两件对鸟纹铜印为例,尝试比较、分析,解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