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电磁偶极子天线的研究

来源 :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v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宽带毫米波电磁偶极子天线。该天线采用基片集成波导缝隙耦合馈电,抑制了表面波辐射,降低了传输损耗。采用电磁仿真软件H FSS对天线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了馈电缝隙宽度和金属孔半径对天线反射系数的影响。该毫米波天线在25.5~33 GHz实现VSWR<2(相对带宽为25.6%),且工作频带内增益平稳,方向图稳定。该天线的宽带和易集成特性使其在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正>《平凡的世界》主要讲述了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们思想的巨大转变带给黄土高原和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读完这本书后,我原本平静得犹如一汪秋水般的心即刻像被谁投了块石头进去似的,激荡起层层涟漪。首先,我被作者构造小说的能力震撼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设置了多条线索,有双水村的发展的线索,有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的线索,有田福军的被贬与升迁的线
期刊
为探讨不同玉米品种籽粒镉(Cd)、砷(As)积累能力的差异及品种与环境的作用效应,并筛选出籽粒Cd、As低富集的玉米品种,以毕节市七星关区50个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在七星关区T地与Y地的Cd、As污染耕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玉米籽粒Cd、As积累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对玉米籽粒Cd、As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Cd>As。T、Y
视觉是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人们将肉眼看到的信息图像传送至大脑,而大脑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处理,从而获取到更为丰富的资源内涵。因此,从人类生产生活特点角度出发,图像处理是决定信息获取效率的重要因素。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像处理提供更为有效地帮助与技术支持,图像处理效率不断提高,其应用价值更是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将会针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
丰花月季‘花好月圆’是从‘翰钱’与‘金凤凰’的杂交后代群体中选出的新品种。花朵橙绿复色,重瓣花,高心杯状。单枝着花密度可达30朵,平均花径8.0 cm,重复开花,花期4—11月。长势旺,枝条强健,环境适应能力强。
期刊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5 G毫米波的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该天线主要由四个短路贴片和微带馈电网络构成,采用金属化通孔对贴片直接馈电的方式,将双极化的馈电网络设计在同一金属层,并采用差分的馈电结构提高了端口隔离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磁电偶极子天线在23.3-29.6 GHz(相对带宽为23.8%)实现双极化,最大增益可达到7.3 dBi和7.5 dBi,两个端口间隔离度大于25 dB,具有较宽的带宽和良
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与时俱进。河南省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大,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信阳毛尖制作技艺)进行重点研究,梳理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提出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可持续性保护与传承的相应对策。
为提高吸附剂对印染废水中染料的去除率及其循环再生性,用六氯环三磷腈(PNC)和聚乙烯亚胺(PEI)对可生物降解的β-环糊精(β-CD)进行改性,制备两种水不溶性β-CD基纳米吸附剂β-CDN和β-CDN@PEI,并对吸附剂的结构与形态进行表征。用纳米吸附剂对酸性黄AY11染料溶液进行吸附处理,研究染液pH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一级、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越发重视科学化教育,如何科学学习成为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从很多省份相关说明来看,在教学中使用好的教学方法是很多教育学者的奋斗目标。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初中各学科教师都在致力于课堂改革,而初中语文也不例外。为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课程改革进行有价值的实践探索。由此可见,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为提高教学质量做了项目
目的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相关特征。方法从"国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7年沙坪坝区(登记管理地址)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案资料,将通过系统报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腰围、血糖、血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禹州钧瓷是河南地方传统手工制瓷工艺的代表,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禹州钧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陶器业的发展,其对河南的经济发展、形象塑造和文化传播有着独特的贡献。通过梳理禹州钧瓷的发展脉络,从传承和传播两方面进行阐述,探寻一条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禹州钧瓷及其传统烧制技艺的道路,为河南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依据,也为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