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拗精卫填书海孜孜矻矻泽文林--与好编辑有关的断想

来源 :第二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出版业中,编辑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但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科技高度发达、文化日益多元、社会日趋转型,出版业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不得不承认,现实有些残酷和无奈。编辑的确有些被冷落,地位及其重要性也不再那么被重视了。编辑的地位与一二十年前相比,其重要性远不如从前。“去编辑化”成了我看到的一个有些震撼的新词。编辑工作的地位及重要性也在社会及从业者的心中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其他文献
编辑是在做书,予人知识;同时也是在育人,予人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编辑身上所散发出的优良品质都是当今中国好编辑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要成长为一名中国好编辑,“利身心,济苍生”将会是心中永恒的准则。
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文化事业的传播,在育人的道路上挥洒热血。在他长达70年的编辑实践中,他办刊办报、整理古籍、审校书稿,并对教科书与辅导读物的编辑出版做出突出贡献,他把编辑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编辑职业的尊重与热爱,为年轻一代的编辑树立了牢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在编辑出版物的同时又不忘对新人的培养,积极发展青年作家。对待稿件的处理,他总是认真、细致、不出疏漏,本着对作者与读者负责的态度。
随着世界范围内数字时代的到来,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纸介质向新兴媒体转移,顺应时代潮流向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网络出版的销售额将占到出版产业的50%,而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的快速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传统出版数字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冲击,产品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均受到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以图书为主要
何谓“编辑”?《辞海》告诉:编辑是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专业性精神生产工作.它是传播媒介工作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指专业性编辑工作的人员.从编辑的定义不难看出,编辑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类职业身份,它对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身负重任铸汗青,心萦万千乃为佳,虽然习惯上根据编辑工作的侧重点,将之分为策划编辑、文字编辑和营销编辑,但一个称职的编辑一定是集策划、文
2013年8月21日,在北京举行了纪念叶圣陶从事编辑出版工作90周年研讨会.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专业委员会,并宣读了叶圣陶研究会、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联合发起的《致编辑工作者的倡议书》,向广大出版工作者发出“像叶圣陶那样做编辑”的倡议.希望广大编辑和出版工作者要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热爱编辑工作,要像叶圣陶先生那样重视出版物质量.
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不可能有成就斐然的图书的出版。邓蜀生编审对书稿的认真审读建立在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在编辑黄绍湘的《美国通史简编》时,为了丰富书稿的内容,他亲自跑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无数次,翻阅了大量的美国史图册和图书,最终选用了30多幅插图。该书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第一春美国史研究园地上开放的一朵鲜花”。
长久以来,在既有图书编辑又有电子音像编辑的出版社里,电子音像编辑常常是被边缘化的.他们经常被认为不需要独立思考,更不需要独立策划,他们只需要做一些和图书配套的产品就可以了,他们的日子貌似是建立在别人的工作和劳动成果之上的.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处理能力确实是一个好编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不管是图书编辑,还是电子音像编辑,语言文字的感悟力都是首要的能力。
从1938年参加读书生活出版社,范用先生历经70多年的出版生涯.1948年,生活、读书、新知三店合并成立三联书店,1951年正式合并到人民出版社,1985年筹备恢复文化部直属建制,到1986年元旦成为独立出版机构,范用离职休养.离而未休的20多年间,他仍然读书、藏书、编书.2010年,大家写他的文章在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结集成《书痴范用》,似乎预感到他将不久于人世.2011年9月,范用去世一周年,
编辑是书业的灵魂.作者是内容的生产者,但是编辑才是出版物的生产者.从选题开发到书稿组稿,到稿件编辑加工,再到印刷和出版物的营销,都离不开编辑的参与和组织协调.一个出版社,有优秀的编辑,才可能策划出版出优秀的图书.编辑的选题方向决定出版物的内容,编辑自身的文字素养、对稿件的整体把握和加工水平决定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出版单位都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单位,市场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同时,由于数字时代的到来,出版形态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变.这种多重挤压的环境,对图书生产流程中处于龙头地位的编辑来说,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