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核算

来源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下并存,如何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问题,但目前关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核算与调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还远不成熟.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概念内涵,然后提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核算和调控方法,并结合宁夏平原区进行实例分析. 水资源高效利用概念是指在相同耗水情况下,保持生态系统良好,且经济社会效益最佳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或者是在达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区域耗水量最少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广义"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利用水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传统的狭义性地表地下水资源,还包括降水产生的土壤水在内的广义水资源;二是利用对象是广义的,不仅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用水,而且还包括天然生态用水;三是利用范围是广义的,不仅针对单个用水部门和用水单元的水资源利用过程研究,而且还从宏观区域整体出发,研究整个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四是利用指标是广义的,不仅评价单项指标评价单个行业的用水效率和效益,而且采用综合评价指标评价区域用水效用. 本文提出了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核算与调控框架,遵循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以及各节水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等其他约束条件,综合权衡区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专家经验,进行多方案的设置分析,构建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案集,对方案集中每个方案进行水资源配置分析和水循环过程模拟,采用开发的WACM模型研究每个方案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后效行响应状况,进行研究区域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评价,进行方案集的优化选择,推荐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生态保障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案. 在宁夏平原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实例应用中,根据提出的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和构建的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核算与调控模型,进行了现状2005年宁夏平原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分析,以此为基础,核算区域引水干支渠衬砌产生的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变化,构建了水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方案集,进行了综合方案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分析,通过多方案的优化调控,提出了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生态良好的宁夏平原区高效利用方案,可为当地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新疆北疆次宜棉区大田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和不同灌水频率下土壤生育期水分、盐分运移过程,从棉花高产、抑盐双重角度提出北疆次宜棉区膜下滴灌优化灌溉制度:灌水定额为220~260m3/mu,灌水频率为7天.
以中优950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根系生长与分布状况.试验结果显示:在根系发育达最高值的开花期,在0~30cm土壤表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大于地面灌溉,其土壤表层的根长和根重占0~100cm土体总根长和总根重的比例较地面灌溉条件下提高;在土壤中下层,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小于地面灌溉,其土壤中下层的根长和根重占0~100cm土体总
地下滴灌中的灌水器易因负压吸泥而堵塞,这不仅影响系统的灌水质量,而且直接威胁到系统正常运行.为了研究地下滴灌灌水器抗负压堵塞的性能、分析系统的灌水均匀性,在室内利用地下滴灌毛管试验测试系统测量出毛管上各滴头的流量,通过多次灌水试验,比较毛管上的进排气阀分别在开启和关闭状态下的滴头流量的变化,观察和分析由负压吸泥引起的滴头堵塞情况,并估算系统灌水均匀度.结果表明:各滴头在关闭进排气阀情况下、多次灌水
为了分析畦灌性能对微地形和畦宽变异性的敏感性,在河北吴桥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了田面微地形和畦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畦灌性能的影响.沿着畦田长度方向上间距5m测量田面相对高程和畦宽,在统计田面相对高程和畦宽的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田面平整精度Sd值和畦宽的标准差Sw值作为评价田面相对高程和畦宽的变化程度指标,分析了畦灌性能对Sd和Sw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沿着畦田长度方向上,微地形和畦宽的变异程度属
本研究在黄土高原南部岐山县进行,试验设2种栽培模式(三密一稀栽培和集雨面栽培)、2个施氮水平(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120kg)和2个冬小麦品种(小偃22和小偃503),采用完全方案,通过研究冬小麦边行和内行的产量、产量构成及收获指数,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施氮和冬小麦品种对边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边行效应显著影响着冬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进而影响着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这种边行效应又因栽培模式、施
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养分的分布规律是制定地下滴灌合理灌溉制度以及进行系统设计运行的基础.本文通过室内土柱试验,以上砂下壤、壤土中砂土夹层两种层状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毛管和土壤质地变化的相对位置不同时土壤湿润体中水分和NO3--N的分布特性,与均质壤土和均质砂土时水分和NO3--N的分布特性进行对比,同时探讨土质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均质土壤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水分和NO3--
针对旱稻品种HD297,于2003至2004年在柳园口灌区惠北试验站开展了旱稻不同灌溉制度的试验,根据试验获取的不同灌溉制度条件下灌水水平、土壤水势、旱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及产量等资料,对SWAP模型模拟旱稻灌溉制度及作物生长的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检验.结果表明SWAP适合旱稻不同灌溉制度条件下的作物生长模拟.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灌水控制标准模拟了2003年不同灌溉制度及地下水
针对统一灌溉或集约化种植的大田经济作物和林果等作物需水规律,研发计算机全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土壤水分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AD转换输入输出模块、中央监控系统等组成.可同时实现多个灌水小区土壤墒情实时监测,依据不同作物灌溉阈值及首部操作压力,智能识别轮灌小区并进行分组自动轮灌控制,实现对土壤墒情、灌水时间、灌溉水量等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查询分析.灌溉可由自动、手动、定时,周期等方式单独或交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灌水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喷灌、滴灌和地面灌溉对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层土壤水分状况和冬小麦灌浆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使冬小麦根系分布层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0~40cm的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滴灌最小,地面灌溉最大,喷灌居中;整个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状况总体表现为:滴灌>喷灌>地面灌溉,滴灌和喷灌能为作物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在不同水分
开展气候变化对作物耗水影响的模型模拟研究对制定农业与水资源政策以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ERES-Wheat模型,经田间试验资料率定后,利用北京气象站1951~2006年资料进行气候变化下冬小麦耗水的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55a冬小麦潜在产量有所降低,水资源消耗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辐射量下降.气候变化情景分析表明,辐射下降引起潜在产量和水资源消耗量减少;CO2浓度增加潜在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