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腔颌面上皮源性肿瘤的诊治特点

来源 :第三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研讨会暨中华口腔医学会外科专委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内科协作组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p5c115f6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口腔颌面上皮源性肿瘤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皮肤黏膜来源的肿瘤和涎腺肿瘤。皮肤粘膜恶性病变主要是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表现和病程方面,老年肿瘤与非老年肿瘤有所不同。老年人易患多种病症且感觉迟钝,出现症状较晚,易延误诊断。黑色素瘤发生在老年人时,往往就诊时已属晚期,且侵入深层皮肤。老年人常见涎腺肿瘤有:Warthin瘤、嗜酸细胞腺瘤、涎腺良性肿大、坏死性涎腺化生、良性淋巴上皮病、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胸癌、导管癌。Warthin瘤几乎全发生在腮腺,极少发生于鼻咽和口咽的小唾液腺,是继多形性腺瘤之后的第二常见腮腺良性肿瘤。圆形或椭圆形,可有2-3个,位于腮腺浅叶,腮腺两侧同时或相继发生并不少见,存在多中心性生长的特点,生长缓慢,病程经半年至15年不等。常位于腮腺下极,甚至位于上颈部,位于上颈部时,临床检查与腮腺有一定距离,手术时仔细分离可见瘤体与腮腺之间有1-3根细丝般腺管相连。一般直径不大于5厘米,与皮肤无粘连.呈膨胀性生长,不侵犯面神经。嗜酸细胞腺瘤,也称肥大细胞瘤,老年女性多见。本病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诊断依据于病理,是预后很好的良性肿瘤。嗜酸细胞腺癌罕见,组织病理诊断困难。腺癌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涎腺导管癌多见于老年人,大多发生在腮腺。涎腺瘤样病变包括淋巴上皮病及Sj(o)gren综合征,为自身免疫疾病。腮腺良性肥大,中年以上较胖的男性多见。是一种非肿瘤性,非炎症性腮腺肥大,主要是脂肪细胞肥大增生,代替了腺体组织,为腺体的增龄退行性改变。一般不会恶变,无需特殊处理。老年慢性硬化型涎腺炎,是一种罕见的炎性病变,多发生于颌下腺,临床上常常误诊为恶性肿瘤。在治疗方面,老年人因其本身的解剖生理功能的显著变化,要格外注意各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状态。麻醉方式的选用、手术切除及整复治疗都要谨慎。放化疗也要综合考虑。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我国4株用于虚拟用于疫苗生产的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16S rDNA的保守性和差异。方法:提取此4株菌基因组DNA,以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克隆,序列测定、比较分
目的:了解陕西省流动人口HIV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其对本地艾滋病流行的影响,为加强流动人口中HI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2~2006年我省报告的外省籍和外省
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法试验(WB)出现gp160和p24条带结果的案例分析,探索gp160和p24与HIV-1感染有关的因素。方法:对3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
研制人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本方法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TSHβ亚单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固相包被的抗TSHα亚单位的另一单抗配对,以鲁米
残留在生物制品中的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 HCP)属异源蛋白,既包括宿主细胞的结构蛋白也包括宿主细胞(传代细胞)分泌的促生长因子。有研究报道,HCP不仅能引起机体
目的:探讨微阵列酶联免疫法检测自身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斑点印迹法(EUROASSAY)和微阵列酶联免疫法(Array-ELISA)检测对照组样本的抗nRNP/Sm、抗Sm、抗SS-A(Ro)、抗SS-B(La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新疫苗在不断研制和开发。 但是随着疫苗品种的增多和接种次数的增加,给婴儿、家长/监护人及医护人员带来许多不便,增加了疫苗使用和管
Objective:This study used RNA interference(RNAi)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O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on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in the tongue
本研究将洁悠神物理抗菌喷雾敷料用于口腔癌瘤术创局部应用,其创新的物理抗菌方案不会导致耐药菌产生。口腔恶性肿瘤术后应用全身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同时,寻找一种新的局部物理
Objective: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status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in osteosarcoma of the jaw,and its rel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