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公共精神变迁及实然研究--基于绍兴“公共事业协会”的分析

来源 :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87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社会建设也进入新的发展期,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要深刻认识乡村公共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要将公共精神的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构建一种“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当前,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农民作为乡村的天然主体,参与乡村社会公共生活越来越多,农村的集体价值认同出现了增长态势,逐渐自发地形成了一种乡村内在的认同机制.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服务融入乡村治理中,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价值,形成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促成新时代乡村公共精神的形成.新时代乡村公共精神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指导,以基本的道德为前提,通过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培育民间公共组织和空间来实现对村庄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
其他文献
河北梆子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燕赵文化内质,对于展现河北文化风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传承和发扬.然而面临当今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河北梆子显得无所适从,传承日益艰难.对于河北梆子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侯轶男在《河北梆子的改革与发展》中,认为在现代传媒社会中,河北梆子想要实现传承和发展就要融入现代意识,激发现代
杂字是中国传统社会底层老百姓使用的乡土教材,类似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杂字书通篇以韵文形式连缀字词,以事类为单位形成若干篇章,汇成小册.其主要功能是识字,同时兼有思想道德、人生经验、知识技能等内容的灌输与传授.至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印刷术的改进等原因得以在民间流行.清代鲁中杂字文献是当时鲁中地区底层百姓使用的乡土教材,是用方言俗语记
北回归线又称北回归线带,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它是太阳每年直射地球北半球离赤道最远点的连线,约处于北纬23.5°.先人们将北回归线出现太阳直射现象的这一天,定为夏至节的首日.北回归线是地球上南极圈、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等五大气候分界线中唯一穿越中国领土的分界线.北回归线穿越的中国沿线地区拥有横贯2000多公里的绿洲,是地球上最宜人居的气候地理带之一,其自然生态地位特别显著.北回归线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可见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只有乡风文明,乡村才会有美丽的灵魂,才能保证乡村经济建设的持续和农民生活的幸福.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工作,按照中央的部署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新世纪以来,中国为解决“三农”问题制定了系列推进的国家战略,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述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再到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人”的新农村,再到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愈来愈显示出乡村建设中对于“人”的重视.乡村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
壮剧是根植于壮族地区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的古老剧种,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根据壮语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壮剧可分为广西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师公戏和云南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壮族学者梁庭望先生曾对田林县北路壮剧的定位做过如下论述:“在所有壮族民间大戏中,以田林壮剧为代表的北路壮剧发育层次最高,具备比较完整的大戏元素,可以说占据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间大戏的制高点.”①北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农耕社会积淀中,培植起乡土观念以及乡土观念的外延形态,如籍贯、乡亲等意识和观念;在异地他乡,乡缘地缘成为移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重要因素.同乡组织是移民的地缘性组织,“是由中国人重视乡谊和团结互助的传统、移民思乡的文化心态、地缘的强大凝聚力及寄希望于神灵保佑的需要而催生的”.明清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和人口的流动,促成了城市同乡组
贫困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作为拥有众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工作进入“精准扶贫”新阶段,为了实现在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自上至下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扶贫模式.在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尤其是传统公益类项目因其所具有的资源属性能为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成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
在乡村振兴逐渐深化的同时,中国庞大体量的乡村历史文化也该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在充分借鉴美国成熟经验的同时,立足于本国国情,制定出更符合中国绿道保护与发展的措施。期望中国的乡村文化绿道能如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样,得到国家正式法案的认可以及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其能终有再现其历史辉煌的一日,而在如今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乡村文化绿道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所谓“新潮”,仅从字面上理解,是指“新涨的潮水”(本义);而从深层次理解,借指崭新的潮流与流行的趋势——代表着时尚、寄托着力量和反对着落后、摒除着老土.展开来说,“新潮”意指新鲜的社会风气或新颖的社会思潮,往往包含了外来新思想的灌入与浸润,同时意味着新文化、新文明的输入与散播.顾名思义,新潮象征了脱俗超凡、指针了大雅别致;借此,带给民众一股清新的感觉和鲜美的体味,进而成为社会模塑的风尚、大众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