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新一代信息技术

来源 :北京生产力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称为新技术革命支柱,它对GDP增量贡献最大,并为其他各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职称.它将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现代服务业到新媒体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其产业的内容,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对其提出建议:加强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新兴领域;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保障体系;实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程,为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等。
其他文献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嫁接型人才培养理念是基于会展产业对于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渗透交融型人力资源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嫁接型人才本质上属于复合型人才的范畴,是指在现代社会各相关或相近的学科知识进一步交叉渗透,形成新的学科的情况下,系统性培育兼具两个或多个相近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以天津商业大学为案例,总结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嫁接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当前,会展信息化如火如茶,3D网络展览风头正健,展览会大数据应用方兴未艾.《会展信息管理》成为中国高校会展专业核心课程,其教材编写工作成为会展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在分析现有《会展信息管理》教材现状不足的基础上,描述了主编高教社新版《会展信息管理》的编写感受,阐述了教材编写原则: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讲解了教材编写特点:力求框架完整,博采众长;力求内容全面,衔
《展览讲解》是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学习内容主要有:展馆基础知识、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用声与讲解技巧、观众接待、讲解词撰写等,并涉及到了展览讲解员职业资格鉴定的众多内容。通过"出校体验职业,进馆跟单教学"的创新实践,改革了《展览讲解》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并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内服务技能型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地方会展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会展产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方会展产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意培养为核心,以实践运作为主体",立足于会展产业发展新需求,以服务地方会展产业发展为契机,着重培养创意型、应用型人才,将人才培养体系纳入会展发展产业链构建中去.
本土文化类型多样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内涵深刻的教育资源.本土文化与会展旅游具有互动发展的作用,本土文化是体现会展旅游精神内核的重要依凭,会展旅游是展扬本土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会展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本土文化的展演离不开会展旅游人才的精心策划.会展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将本土文化知识渗透在教育方案、课程设置、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学生体验与实践之中.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印发,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模式,谋划转型发展.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复合型较强的新建本科专业,积极探索"赛教融合"等改革模式,取得了显著地成效.新时期,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场域中,"赛教融合"发展模式产生了新的变革:一是要素重组,条块分割向协同创新转变;二
会展业由于其较高的区域产业关联性和经济增长带动力,日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会展业长期高速和稳定的发展态势,人才问题是核心和关键.广东作为全国会展教育的榜首,广州作为以广交会为会展业龙头的经济强市,承受着培养会展人才,帮助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也难免要面对会展人才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专业设置多头化等问题.主要通过对广州高校(本科)与我国其他省市会展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探讨校企合
伴随着珠海市会议展览局的成立和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的开业,珠海会展业再次崛起,迎来了大发展时代.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珠海会展业人力资源存在从业人员规模不大、人力需求不均衡、薪酬水平缺乏吸引力等问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共同努力多方合作,多管齐下共同培养、吸引和保留行业人才为珠海市会展业服务,促进珠海市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在现代人们的出行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由于石化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汽车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以及问题,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产业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很大意义.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较大,但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呈现出核心技术和核心原料两头在外的现状.本文分析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产业引导,制定行业规范;坚持技术创新;完善相应的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