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深层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2010复杂结构钻井前沿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是在定向井、水平井、小井眼钻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钻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钻井工艺的发展水平.为经济有效地勘探开发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资源,部署了宋深102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本文分析了该井的钻井技术难点,进行了技术方案优化设计,详细介绍了施工中套管开窗工艺技术与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该井的成功钻探,标志着大庆钻井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实行“刻画地质模型,把握油层分布规律,加强随钻监测,控制井眼轨迹”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一套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水平井投产后产量超过了周围直井的3倍,见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以长城钻探苏53区块近期实施的苏53-82-48H水平井裸眼封隔器分12段压裂的资料为依据,详细介绍了该技术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该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连续作业34个小时,12层共计加入陶粒支撑剂474立方米,注入压裂液4400立方米。目前,该井日产气稳定在20万立方米,压裂增产效果著,是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已投产水平井平均日产量的2倍多。这口井的成功实施,创造了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水平井段最长
针对葡萄花油层薄砂层及其复杂薄互层组合,在水平井轨迹、岩心系统校正归位基础上,通过岩电对应、电电对应等分析,研究直井与水平井测井特征值折算对应关系,建立水平井测井微相模式,应用三维地质模型及水平井校直与直井对比分层技术,建立水平井储层分类标准,形成直井控相-水平井控砂相带描述技术,加深低丰度超薄层非均质性认识,识别能量单元,量化储层分类,为水平井后期开发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本文对胜利海上油田水平井完井采油技术按照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水平井完井技术发展水平,对下步海上水平井完井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在空间上分布更加零散,水平井具有挖潜部位准、砂体钻遇率高、泄油面积大的优势,是挖掘局部零散分布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为此在水下分流河道顶部剩余油富集区开展水平井设计研究.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地震反演、井震联合地质建模以及数值模拟等多学科技术,精细刻画了储层,准确落实了剩余油潜力,优化了水平井布井方式及井轨迹,形成了一套水下分流河道内水平井设计技术方法,取得了特高含水期低含水的开发效果.
胜利油田攻关配套了水平井适应性筛选、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剩余油分布定量研究、水平井轨迹及生产参数优化和水平井经济技术政策界限等6项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特点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攻关形成了屋脊式断块、底水块状、稠油、厚层正韵律、薄油层、裂缝性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等水平井应用的关键技术。“十一五”期间,底水稠油、特超稠油、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及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开发技术取得了突破。截止到2011年7
针对小砂体存在面积小、储量低、动用难度大及投资成本较高的开发现状,开展了“三小一新”开发配套技术研究,制定了小砂体开发技术政策,研发形成了小井眼钻机选型、井身结构设计优化、钻井液体系设计优化、固井水泥浆体系设计优化、小井眼完井工艺等钻完井技术,配套形成了防砂工艺、举升工艺、注水工艺及修井工艺等采油工艺.经过46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三小一新”开发配套技术的形成,进一步挖潜了小砂体的剩余油潜力
冀东油田3号人工岛四面环海,岛体面积200亩(495m×298m).为加快油田开发速度实现多部钻机同时作业互不影响的目地,采用了丛式井组布井方式,通过方案优化合理规避了上部井眼碰撞的风险.针对岛上大斜度井多,馆陶组有大段玄武岩易垮、可钻性差的特点,进行了井身结构研究、钻井液体系研究、钻头优选和钻井技术措施的研究,使岛上的大斜度井技术指标不断刷新.
平湖油气田为提高勘探开发总体效益,试验完成了国内首口自流注水井钻井作业——DF2井.本文重点阐述了自流注水钻井工艺技术特点,钻井液技术,侧钻工艺和分支水平井技术.该技术对类似油田的开发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本文提出了在排砂管线上安装冲刷力传感器,通过监测环空返出含屑气体对排砂管线内壁冲刷力变化来判断井下返屑情况的方法,通过计算机采集的冲刷力变化曲线来判断井下返屑情况,对分析井下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方便等优点,能够实时监测井下返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