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尾药材理化鉴别方法的建立

来源 :第四届兰茂论坛暨2017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_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黄龙尾为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将该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分为小极性部分和大极性部分两个段来鉴别;两个极性段用所优选的方法鉴别,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有较好的鉴别意义。本研究对黄龙尾的质量标准控制和薄层色谱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其他系统和重要脏器受累,贫血(Anemia)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其发病机制中铁代谢紊乱和相关细胞因子占了关键的因素.现首先研究高绿补血胶囊对血常规及血生化的影响,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检测血常规及血生化的表达并观测骨髓形态及骨髓内外铁等实验室指标,探讨高绿补血胶囊的药理及毒理特性,明确其治疗
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是指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特异性抗原和非特异性抗原刺激,出现过度反应,发生气道过度狭窄或支气管收缩的现象.研究发现,AHR与儿科常见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密切相关.AHR不仅是疾病发生后的病理表现,也是导致许多疾病难以根治及容易复发的原因,是造成影响人们身心
华痛愈颗粒为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新中药复方制剂,不含任何麻醉药品、莨菪类以及性味有毒的中药,系本文第1作者总结其临床经验而创制,昆明惠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拟将其开发为中药复方制剂类的非阿片类戒毒新药.华痛愈的吗啡依赖大鼠脱毒疗效和小鼠镇痛作用实验研究表明,能明显缓解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动物急性毒理学试验表明,华痛愈毒性极低,用药十分安全.华痛愈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表明,可兼
茯苓是大宗药材和国家认可的唯一食药两用菌类物质,年使用量4万吨以上.临床配方使用频度仅次于甘草居第二位,是近300种中成药和近800种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并大量用于普通食品.《中国药典》虽然规定了鲜切阴干法,但未完全为现实接受,而《中国药典》规定的鲜切阴干法很有可能提高水溶性多糖和三萜酸类含量.应重视对鲜茯苓直接切制阴干的研究和应用.
地胆草为云南民间地区习用的民族药,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别名:苦龙胆草、地胆头、苦地胆、草鞋底、理肺散、牛托鼻等.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地胆草具有解热、保肝、抗菌、抗炎、抗肿瘤、酶抑制、心血管和胃肠道保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地胆草是云南中医、傣族、苗族、彝族、基诺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常用药材药.但彝医、中医、傣族、阿昌族、傈僳族
“抗咽炎合剂”为本院传统院内制剂,用于临床治疗20余年,深受广大急慢性咽炎患者认可.由于慢性咽炎病程较长,合剂携带及服用不方便,且口感不佳,限制了抗咽炎合剂的临床应用范围.本课题研制的“抗咽炎膏滋剂”沿袭了“抗咽炎合剂”的经典处方,兼具了“抗咽炎合剂”疗效确切稳定及膏滋剂剂量较小、稳定性好、便于久服、服用适口、生物利用度较高等优点,为急慢性咽炎患者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易于服用的新选择.
灯盏乙素(scutellarin,Scu),又名野黄芩苷,化学名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酸苷,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制剂灯盏花素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90%以上).以往灯盏乙素毒理研究多集中在整体动物,少见体外毒性研究的报道.因此,以三种常见毒性靶器官细胞作为载体,对灯盏乙素的细胞毒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灯盏乙素的毒理机制提供依据.
猫须草属于唇形科肾茶属,还叫猫须公,在西双版纳也叫做“雅糯妙”.猫须草的祖籍在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澳洲等地区,在中国猫须草只有一种,大多数在中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福建、海南岛.这几年也有在热带、亚热带发现它的踪迹,特别是在海拔较高的云南、广西地带可以找到野生的猫须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四川、福建、云南等地就开始成规模的种植猫须草,在西双版纳种植最为普遍.中国对于猫须草最早的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俗称蟑螂、偷油婆、香娘子等,属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蜚蠊属昆虫,是药用蜚蠊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美洲大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开发的制剂如康复新液、肝龙胶囊、心脉隆注射液、消癥益肝片系列新药已广泛用于临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由于美洲大蠊资源丰富,有多种成分、多
湿疹霜为曲靖市中医医院自行研制的制剂,来源于曲靖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名老中医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由紫草、牡丹皮、桔梗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用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毛囊炎等,临床运用30余年,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湿疹类皮肤病均为临床常见和多发病,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湿疹的病因病机首先归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其调养,长期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