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法”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

来源 :中国语言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料中的“V法”及其相关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论述了“V法”、“VP之法”及“VP法”从古代偏正式句法结构到现代汉语词项“V法”的历时演变过程,认为“V法”结构大致经过了双实语素结构、动词重心结构及无重心特殊结构等三个发展阶段,这一演变过程既是“V”与“法”融为凝固结构的词汇化过程,又是“法”从实义词到虚化语素的语法化过程,最初的词汇化为“法”的语法化提供了基础,而“法”的语法化又促进了该结构的词汇化进程,文章还尝试对该结构演变的认知机制作出解释。
其他文献
京语作为中国濒危语言的一种,其语言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而严重衰退,而且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育政策在京族地区尚属空白。双语,一直被视为是语言融合(语言消亡)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由此在京族地区实施京汉双语教育不但能填补国家双语语言政策实践的空白点,而且还能成为保护处于衰退中的濒危语言的最佳对策和模式。本文将从双语教育与濒危语言保护、京汉双语教育的实施设想、实施双语教育的意义三部分来阐述在京族地区开
土家语是一种濒危语言,其语用状况受到人们的关注。古丈县土家族人口共有47162人,据笔者实地调查和统计,其中会说土家语(包括“会一点”)的有5104人,这些人均为汉/土家或者土家/汉双语人。调查报告分几个方面:一、双语分布的范围及特点。范围细分到各村寨,并做了全部使用人口统计和分布特点分析。二、双语使用对象分析。从年龄段、使用者的双语程度、使用者的母语转换等角度分析。三、双语环境分析。主要调查分析
本文主要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并根据Greenberg的有关语序共性,通过对毛南语动词的句法结构分析,以汉语已有的类型学分析为背景,比较毛南语动词与汉语的共性与差异。认为毛南语具有比汉语更典型的SVO特征,具有比汉语更多的VO型蕴含共性。毛南语是比汉语更典型的SVO型语言。
本文讨论安乡话时的“会+V+死”结构。从共时的角度对“会+V+死”结构的语法结构、功能及语义等进行描写与分析;从历时的角度初步探讨“会+V+死”结构的来源与语法化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际双语学界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把握国际双语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我国双语学研究和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央民族大学与广西民族大学于2006年11月24日至26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了“第五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本次会议就双语任务、研究方法、双语对比、汉语本体研究、语言习得研究及语言文字政策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本文介绍了《现汉》中“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的立目形式,阐述了《现汉》中“意义上游要分别处理的”条目的概况,浅谈了对《现汉》中“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的再认识和《现汉》“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条目中应该合并的条目。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开编于上个世纪50年代。它以学术研究为先导,继承了我国辞书编写的优良传统,吸收了当时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经过不懈努力,达到了很高水平,得到了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本文拟就《现汉》反义词处理的层次进行全面考察,并尝试着从中归纳出反义词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日本和中国同属亚洲国家,自古以来又有各个方面的往来和交流,但在语言系统方面,日语和汉语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日语的来源目前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在语音体系、语法结构上跟汉语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以表示“鞋”义的词为例,分析日双同形异义词的历史演变,阐述日汉之间词义的差异,浅谈了日语和汉语里面词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造成词义差异的原因。
本文以县市为方言点,调查描写了河北方言中与普通话“呢”相对应成分的语音形式:一部分县市读[1-]声母;一部分县市读[n-]声母;一部分县市[i-]、[n-]声母自由变读,还有一部分县市有的句类中读[1-]声母,有的句类中读[n-]声母。分四类描写了“呢”在河北方言中的分布状况,揭示了其在分布方面与普通话的不同。以上述的描写分析为基础,简单讨论了金元系白话“渐次南伸”的问题。
《官话问答便语》编于1703年至1705年,现存的两种手抄本,一本藏于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一本藏于日本法政大学冲绳文化研究所。本文介绍分析《官话问答便语》的内容。指出该书所说的“官话”主要是汉语北方话,但是也可以看到一些和北方话有差异的带闽方言色彩的词汇和语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