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规划以及谁去行动--社会责任感物化为空间设计的教育过程

来源 :2016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规划教育主要内容的思考,提出规划教育主要可分为两个主要维度,其一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二是空间谋划能力的培养.并指出,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社会责任感物化为空间谋划能力的过程往往受到忽视,这一过程缺乏系统、理论性的构建,从而导致在回答"谁的规划"以及"谁去行动"这两个问题时,在主体构成和角色认知上产生模糊和漂移.论文认为,社会责任感培养与空间谋划能力培养的整合是规划教育改革的方向.
其他文献
福建农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创办于2004年,其发展过程跨越了中国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确立的前后时期,经历了专业名称由城市规划变为城乡规划,同时也经历了校内学科专业的调整优
随着新常态的到来,城乡规划也将迎来深刻的变革,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如何去适应这场变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借江西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16版教学计划修订之机,从新常态下城乡
四川大学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本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教学依托四川大学的"323+X"、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平台项目,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
本文介绍了基于创新思维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措施与内容.通过在常规教学外,打造开放教学空间,并依托开放教学空间,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课外学习,并通过多种开放教学
针对目前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基础教学与高年级专业教学衔接不畅的主要问题,明确现阶段基础教育定位,提出相应地教学内容更新方案.重视对城乡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对策解
毕业设计教学是本科教学的"结语",也是整体教学效果验证.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与原则,体现在相关专业的联系性及实际工程的操作性,也是促进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完善的
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日新月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也愈加注重综合能力培养.过去的规划专业初步课以表达技能为主要内容,融入空间的认知.而体现城乡规划学科特点,思考其社会属性和
基于"新常态"的基本认知,从文化、生态及地域模式等方面,重新审视城乡规划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地区城乡规划教育应当承担文化自觉、文化振兴到文化复兴的使命;基于地区差异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日趋复杂,交通技术不断进步,规划学科中城市交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日趋庞杂.如何提高该课程对城乡规划学科人才培养要求的针对性?围绕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包含
数字地形模型是测绘工作中用数字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一种方式,可用于提取各种地形参数,如坡度、坡向、粗糙度等,并进行通视分析、流域结构生成等应用分析.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