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的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3yo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是九十年代抗震设计的新概念,是抗震设计的变革.本文研究了基于位移的钢管混凝土柱抗震设计方法:介绍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给出了钢管混凝土柱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一般过程;解决了等效刚度、等效阻尼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最后对圆钢管混凝土柱和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并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参数.结果表明:在通常范围内,第二阶段刚度系数对滞回阻尼的影响不大;随着轴压比的增加,钢管壁厚度增加,柱延性系数增加;随着截面尺寸增加,钢管壁厚度减小,屈服弯矩也减小。
其他文献
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是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主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建立和型钢混凝土粘结锚固设计等关键问题。进行20个型钢混凝土推出试件的试验研究,着重研究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和粘结强度.根据推出试验的加载端荷载-滑移试验曲线,将型钢混凝土推出试件的受力全过程分为五个受力阶段,并相应定义了型钢混凝土初始滑移粘结强度、极限粘结强度和水平残余粘结强度三个特征粘结强度.根据三个特征
基于实腹式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拉拔、推出、推拉反复及短柱轴压试验研究结果,对表征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性能的物性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把型钢混凝土结构视为一种型钢(增强体)与混凝土(基体)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根据能量释放原理提出了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滑移计算的力学模型,同时基于试验得到的基准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和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从理论上推导了试件加载端外加荷载与相对滑移量的关系,给出了粘结滑移破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钢结构建筑物在我国的应用日渐增多,由于自然灾害及建筑材料性能的退化等原因,使得对这些建筑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小波分析与概率神经网络(PNN)为工具,以小波能量特征向量作为:PNN输入向量集,提出了自适应小波概率神经网络(AWPNN)损伤识别方法。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对一钢框架的损伤进行了识别研究,并考虑了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WPNN抗噪声
分析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然后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桩长应力波检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在不同钢管壁厚的情况下,钢管混凝土桩的桩底反射信号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钢管壁厚的增大,反射波信号到达桩顶的时间会随之明显的缩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钢管中应力波波速比混凝土中的波速快很多,其结论可以作为实际检测工作的参考。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各部分阻尼特性不周形成非比例阻尼结构,为了计算上的简便,设计中常使用折算阻尼比将此非比例阻尼结构简化为比例阻尼结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就规定此类结构的阻尼比可取为0.04.本文通过多遇地震作用下一工程实例采用非比例阻尼模型和折算阻尼模型分别进行时程计算,发现两者结果差异较大,最后对设计提出建议.
基于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提出了简化的三线型随动强化恢复力模型,它考虑了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约束效应.根据这一模型,对不同截面和钢管壁厚的柱,可以生成相应的新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新的密度、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同时具有与原型柱相同的轴向刚度和抗弯刚度.将其应用于某实际方钢管混凝土高层建筑工程中,进行了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周期、楼层位移和剪力时程等结果,掌握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并提出
波折钢腹板组合箱梁桥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体系,通过利用波折形钢板来替代混凝土箱梁的腹板。从而达到减轻结构自重、提高预应力施加效率的目的,同时又可解除箱梁腹板与顶底板的相互约束并减小温差、干燥收缩以及徐变的不利影响.以某公路桥设计为例,介绍了其主要技术参数取值以及波折钢腹板与混凝土顶底板、混凝土横隔板的连接等构造上采取的技术措施,并对结构计算和施工方案简要介绍,为该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规程》来选择合适的截面.与常规的设计方法不同,本文利用等效轴压力和合适长细比的概念将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设计转化为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简化设计方法和设计公式.算例表明,本文方法简便实用,可避免反复试算.可供广大设计人员参考。
总结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分析了用煤矸石作结构用轻骨料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制作了8种不同长细比、不同含钢率的42个钢管煤矸石混凝土轴心受压中长柱试件并进行了试验测试,绘制了不同类型构件的荷载-变形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件的破坏过程,判定构件的破坏类型为弹塑性破坏,给出了用经验系数法计算钢管煤矸石混凝土轴心受压中长柱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为将钢管煤矸石混
通过20个混凝土强度为65.3~84.9MPa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在压、弯以及水平反复剪力共同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探讨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性能以及承载能力衰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具有抵御二次地震作用的能力,其抗震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