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忠清儒教傳承的現代路徑

来源 :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文明史上,儒教文明对于东亚各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国家的运行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代表"儒学知识"的四书三经和家礼等书籍不仅融入东亚各地区社会文化脉络,甚至经过本地化过程(localization)在当地生根发芽.因此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角度研究基于东亚各国文化特点的儒家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这一方面分析韩国忠清地区儒教本地化的过程以及传乘脉络,并介绍目前忠清范围内的圈4个广域市,道地方政府正在极力开展的有关忠清儒教文化圈旅游开发事业,最后简单介绍"忠清儒教文化院"这一专业机构的论证、筹建过程,以此说明儒教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及运作的机制.
其他文献
根据势科学原理,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人品格、身心和谐四方面构建了创新型人才素质8维对称化模型,并从内外系统的作用机理提出创新能力形成的数理公式,这既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也是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提出信息社会创新的机制在于营造信息强势.培养创新型人才,要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信息势,加强学科间联系营造有效信息量,理论学习与实践互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心理教育和身体锻炼形成稳定的创新人格,
在考察了犹太传统节期的基本状况之后,可以在中犹跨传统对话的框架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节期,或者节日,在中国主流传统,也就是儒家传统中,没有其在犹太传统中那样重要的地位?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的精英传统对节期的重视不及犹太传统?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节期与主流经典文本之间的关系。
现今,"家庭"正被重新审视.主要基于儒教思想的东亚世界传统家庭自无须多问,连作为其替代物在十八世纪之后伴随产业化的进行和发展成立的近代家庭观,时至今日也被卷入了巨大的变革漩涡之中.最近经常能听闻的诸如家庭崩塌·家庭革命,以及家庭个人化·家庭生活方式化等词语,正是其集中体现.而且趁着家庭价值观的多样化·不稳定而潜入的,家庭内部暴力·虐待儿童·对老人的置之不理·离婚率升高等社会病理现象的扩大,也是现今
韩元震为十八世纪朝鲜后期「湖洛论争」重要人物,后人关注所在,不免集中于双方见解,乃至于后续的影响.然而韩元震于其师权尚夏过世之后,不仅总结论点,确立宗旨,更延续师门事业,完成宋时烈未竟工作,撰成《朱子言论同异考》,针对理气心性之间,考察分析,辨证尤多,「性」于气质得见,心本身即是气,圣凡心有不同,人与物有异,皆因人与人,物与物气禀不同,未能于气禀之中,得见理之所在,以迷离光影为学问,不免流于异端,
"礼治"是荀子政治哲学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范畴,这已经成为共识,笔者也赞同这个观点.但是,笔者认为"同治"才是最能体现荀子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
本文将对牟宗三先生的孟子学做一介绍与述评,而聚焦于其对的诠释,内容涉及孟告之辩.本文所采之文献资料系以牟先生之《圆善论》为主,而《孟子讲演录》为辅,前者较为精详,后者为学生上课整理稿,又前者大致可以综括后者.《圆善论》对于的二十篇,做了十六篇的白话翻译以及义理阐发.至于,牟先生则缺如,未做诠释.理由在于前五章,几乎是《孟子》最难懂之处,而牟先生欲予以挑战,另一方面,也可说是孟、告之间是非对错症结之
战国风云时代,荀子亟待重建一个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社会,然而荀子也知道,在一个诡谲多变的大时代里,任有再多的聪明才智,都无法预估未来局势.既然如此,「应变」就很重要了,因为只有适应变化,才能生存于这多变的时局之中.不难发现荀子时常提到「应变」,并认为应变不仅仅是必须要培养的一种能力,还是国家赖以存活下去的关键因素.于是荀子进一步提出了变应、通变、以义变应等相关主张,丰富了「变」的哲学义涵.荀子认为
本文旨在就作者多年来研究所得,指出中国政治传统的根本困结:「道的错置」,做一总的回顾、阐述,进而指出其回返、疗治的可能;如此,归返于正,斯为「道的正置」.从「道的错置」到「道的正置」的厘清与转化,进一步提出公民儒学的可能.首先,回顾近四十年来,作者自己关于此论题的探讨,做了一精神史式的反思;指出经由王船山到熊十力,并对举牟宗三,且在西方哲学思潮的激荡下,开启了一「本体-发生学」的学问探察方式.再者
波兰学者Topolski曾从内容上的时间性,将历史叙事(historical narratives)区分为三种理想型(ideal-type):年监(annals)、编年史(chronicles)、及一种更为严谨的历史叙事——编史学(historiography),Topolski其实仍认为annals是较初始的,它在结构上由单一事件(isolated event or single record)
传统文化包含极广,除经史子集四库而外,举凡绘画、音乐、建筑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范畴,是古圣先贤留的瑰宝.传统文化是靠汉字记录传承下来的,黄季刚先生说过:语言文字之学,为各种学问之预备,舍此则一无可通.先师林尹(字景伊)先生说:学问之道,识字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