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粕发酵物毒理学试验研究

来源 :2016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对大豆粕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物进行了毒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大豆粕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物的食用安全性。结果:大豆粕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物对雌雄两种性别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均大于15mL/kg· BW,按照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规定,该受试物属无毒级;与对照组比较,喂食大豆粕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物的小鼠经3项遗传毒性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表明大豆粕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物无急性毒性、无诱变活性和致突变作用。结论:大豆粕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其他文献
柑橘皮常作为加工废弃物,但是柑橘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因此,本实验以超微柑橘皮粉为原料开发一款凝固型果皮酸奶.以感官质量、持水性、质构特性和流变学特性为指标,分别研究了超微柑橘皮粉粒径和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超微柑橘皮粉粒径大于200目时,酸奶硬度逐渐下降,凝聚性、内聚性和粘度逐渐上升,表观粘度提高,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棉大国,棉花资源极为丰富.棉花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棉籽壳,由于棉籽壳半纤维素含量高达34.55%,而且棉籽壳中不存在阿拉伯糖等杂糖,因此利用棉籽壳生产低聚木糖能够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棉籽壳的附加值.研究目的是得到在1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预处理工艺,以及后续的酶解和纯化工艺参数,探索出一种效率高、污染小、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生产低聚木糖的方法.本实验采用酸碱预处理、稀酸高温
以6个不同品种的芝麻为材料,将渍害后的芝麻形态和性状的调查作为评价植株耐渍能力大小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就单项指标而言,各单项指标的耐湿系数的标准差:蒴果数(27.29)>有效节数(23.05)>单株产量(21.69)>萎蔫率(17.07)>有效轴长度(16.35)>株高(10.95)>死株率(8.84)>蒴果粒数(4.95).就综合评价而言,不同品种(系)芝麻的耐渍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9014>
采用低温冷榨工艺对芝麻进行加工,以热榨工艺和水代工艺为对照组,对芝麻油和芝麻蛋白的营养功能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低温冷榨工艺与热榨和水代工艺相比,所制得的芝麻油中酸价、皂化值、碘值差别不大;芝麻素含量为580.31mg/100g,较热榨和水代工艺分别高出2.03%、6.23%,芝麻林素含量为283.71mg/100g,较热榨和水代工艺分别高出1.89%、7.29%、;γ-生育酚含量为99.43mg
β-葡聚糖是由葡萄糖单元组成的一类高分子多糖,是许多植物、微生物细胞壁与细胞质的组成成分。近年研究发现,β-葡聚糖可作为生命活动中核心作用的遗传物质,能够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生长,在治疗肿瘤、肝炎、心血管、糖尿病和降血脂、抗衰老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已应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在大型海藻精深加工过程中,含有大量β-葡聚糖的副产品被作为海藻加工废弃物丢弃,造成海洋资源浪费与环境污
为研究远红外辐射温度、辐射距离对金银花干燥的干燥曲线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新鲜金银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辐射温度和辐射距离下金银花远红外辐射干燥的干燥特性及总酚、抗氧化特性、绿原酸、木犀草苷的变化。结果 表明,辐射距离相同时,干燥时间随辐射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干燥速率加快;在同一辐射温度下,随着辐射距离的增加,干燥时间增加。干燥速率变慢。辐射距离分别为6、10cm时,总酚、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随辐
本文首先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上转换纳米材料(NaYF4∶Yb,Tm),通过溶胶-凝胶法在上转换材料表面包覆二氧化钛(TiO2)壳形成光催化的复合材料(NaYF4∶Yb,Tm@TiO2).NaYF∶Yb,Tm能将近红外光转换成紫外光,将TiO2的光频范围扩展到近红外区,从而提高了太阳光利用率.实验中通过优化催化剂的量、体系PH、初始浓度等关键因素,在全波长的氙灯照射下,利用NaYF4∶Yb,Tm@Ti
本文制备了壳核型上转换纳米材料(NaYF∶Yb,Tm@NaYF4∶Yb),将上转换材料与MC-LR的核酸适配体连接后,核酸碱基与二硫化钼基底面通过范德华力吸附,拉近上转换材料与二硫化钼的距离,从而使上转换材料与二硫化钼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淬灭.当检测中存在MC-LR时,MC-LR与其适配体特异性结合,适配体构象发生改变,从二硫化钼基底面分离,荧光恢复.监测361nm处的荧光强度,能定量检测
报告围绕食品/农产品无损检测核心技术,重点介绍食品/农产品品质仪器智能化评价、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的研发、食品加工过程在线过程监控等三方面研究内容。在食品/农产品品质仪器智能化评价方面,利用视觉、嗅觉和味觉传感器分别模拟人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获取待测食品的色、香、味、形等信息,计算机模拟人脑对三种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仪器化、智能化评价。在食品/农产品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开发方面,研发了
会议
本论文以菜籽分离蛋白(Rapeseed protein isolated,RPI)为主要原料,利用湿热法和超声辅助湿热法制备RPI-糖接枝产物,对接枝产物功能、结构及吸收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在湿热反应和超声辅助湿热反应条件下,葡聚糖比葡萄糖更易和RPI发生接枝反应.超声辅助湿热法糖接枝反应条件为:温度90℃、pH10、蛋白/糖(质量比)1∶1、超声频率28 kHz、时间60 mi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