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膨化和添加酶制剂对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体内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l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三部分试验研究玉米膨化和添加酶制剂对仔猪玉米一豆粕日粮体外和体内消化率的影响。为建立更加准确有效的玉米品质控制方案,改善玉米的饲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应用体外法探讨淀粉酶、蛋白酶和木聚糖酶的高(2 500U/kg、1 250U/kg、2 200U/kg)、中(1 500U/kg、750U/kg、2 200U/kg)、低(1 000U/kg、500U/kg、260U/kg)3个不同剂量组合的联合添加对玉米一豆粕日粮干物质、粗蛋白、总能、淀粉和NDF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筛选并确定各种成分酶的适宜配比。结果显示:虽然高酶水平组和中酶水平组的干物质、总能、淀粉和NDF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粗蛋白消化率高酶水平组显著高于中酶水平组(P<0.05)。试验二采用2×6因子设计,应用体外法进一步考察玉米膨化、添加植酸酶(500U/kg,下同)或植酸酶与中和高酶水平组合联合对玉米一豆粕日粮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为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高、中酶水平组含试验一的中等水平的木聚糖酶和淀粉酶,蛋白酶水平在两个组保持不变。结果显示:膨化玉米组日粮干物质、蛋白、总能、淀粉和NDF的消化率都显著高于未膨化玉米组(P<0.05)。在未膨化玉米组,植酸酶和高、中酶水平联合使日粮总能、蛋白、NDF和淀粉消化率显著高于单独添加植酸酶组(P<0.05)。试验三采用体外和体内两种方法结合考察玉米膨化和添加植酸酶或中、高酶水平组合对玉米—豆粕日粮消化率的影响,并用DGGE技术考察膨化和酶制剂添加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体外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以膨化玉米组为正对照,以未膨化组为负对照,在未膨化组添加植酸酶或中、高酶水平组合(酶水平同试验二)共5个试验组。体内试验选择5头安装简单"T"形瘘管的断奶仔猪进行5×5拉丁方试验,日粮同体外试验。评估膨化和添加酶制剂对日粮体外、回肠末端及粪干物质、总能、淀粉和NDF消化率的影响,并应用PCR/DGGE技术评估膨化和酶制剂添加对回肠末端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膨化玉米组较未膨化玉米组有较高的干物质、蛋白、淀粉、总能和NDF的消化率(P<0.05)。中、高酶水平的添加提高了未膨化玉米组体内干物质和蛋白的消化率(P<0.05)。除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胱氨酸外,高酶水平组体内氨基酸消化率达到膨化玉米组的水平(P<0.05),而且显著高于负对照组。体外营养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和体内的营养消化率、能量消化率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P<0.05)。回肠食糜中细菌PCR/DGGE电泳图谱结果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处理组间相似性很差。与对照组相比,高酶水平组降低了回肠末端食糜细菌DGGE图谱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P<0.05)。结果提示:(1)玉米膨化加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豆粕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2)适宜的酶制剂种类和配比有利于提高仔猪玉米—豆粕日粮回肠末端干物质、蛋白和大部分氨基酸的消化率,并且降低回肠末端菌群的多样性。(3)体外法可以用于预测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提高对猪日粮中酶制剂进行筛选的速度和效率。
其他文献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通过采用对电力调度命令票的科学分类的方法,有效解决县级调度命令票自动或辅助生成的计算机软件开发问题。
论文以北京地铁一号线为研究对象,在PC机上利用Multigen-Paradigm Creator建立地铁三维模型,采用Vega和Visual C++6.0作为软件平台。实现了地铁列车运行仿真系统中完整的三维视景
马克思为创作《资本论》共写了四部草稿。这些草稿真实具体地记录下了马克思经济理论发展的漫长历程,是研究《资本论》创作史和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的最重要的文献依据。《政治
针对网络入侵的不确定性导致异常检测系统误报率较高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Q-学习算法的异常检测模型(QLADM)。该模型把Q-学习、行为意图跟踪和入侵预测结合起来,可获得未知入侵行
在2018年对抚河源自然保护区进行3次两栖动物调查的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两栖动物2目8科21属24种,陆栖溪流型、流水型和静水型两栖动物占主体,蛙科物种数量最多。保护区两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