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5y钛合金棒材的组织与性能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3次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技术制成了BT25y改进型高温钛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棒材的显微组织,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确定最优热处理制度为860℃/1 h、WQ+600℃/8 h、AC.结果表明:最优热处理后的细碎等轴组织具有良好的室温、高温、持久,蠕变性能和500℃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采用一种特殊的热机械处理开坯工艺——径向锻造,对钛铝合金铸锭进行锻造,随后对经过径向锻造预变形后的锭坯进行了轴向镦粗.结果表明:通过小变形量的多道次径向锻造预成形后,锭坯的周缘和心部铸态组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部分层片出现了动态再结晶等轴组织,进一步叠加轴向镦粗后,与铸态直接轴向镦粗组织相比,饼坯均匀变形区明显扩大,铸态粗大片层组织在变形后摹本破碎,动态再结晶晶粒得到显著细化.
对两种具有不同成分的TiAl基合金(Ti-45.3Al-2Cr-2Nb-0.15B、Ti-47Al-2Cr-1.8Nb-0.2W-0.15B),在具有不同参数的轧机上进行了小变形量、多道次、包套高温轧制,对轧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中针对不同轧机进行了板材轧制工艺参数的计算,对每道次最大压下量及轧制应变速率进行了设计.结合对包套材料、包套尺寸、隔热层材料、轧制温度、轧制道次、道次间保温时间等工艺
进行了TA2大厚度高压电子束焊接,实现了120mm无缺陷焊接.分析了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接头显微硬度及力学性能试验,接头与母材达到等强,表明用电子束焊接TA2可获得高效、优质的焊接接头.
采用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的加工图研究了Ti-40阻燃钛合金在900~1100 ℃、应变速率0.01~10s-1范围内的高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大于1s-1时落入失稳区,塑性流动失稳主要由开裂引起,在900~950 ℃,易发生45°角剪切开裂,出现明显的剪切变形带,高于1000℃,易出现"豆腐渣"式和纵向开裂.最大峰值区出现在100℃、应变速率0.01 s-1,功率耗散率为46%~76%,组织呈
分析了TC4钛合金壳体的结构特点和对焊接接头的技术要求,同时分析了TC4钛合金的焊接性和可能出现的焊接缺陷,提出了保证焊接质量的途径和措施.结果表明:氩弧焊的焊缝质量和接头强度、焊点的压痕深度、熔核直径、内部质量、焊透率、剪切力和正拉力等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研究了对LG系列冷轧管机进行燃气在线加热改造,对TA15合金管材进行在线温(热)轧.实验表明:TA15合金管材在线加热到900℃以上时,可以进行大于50%以上的变形量的管材轧制;两相区和单相区加工组织的管坯在线加热到750~900 ℃,超过50%的变形量后,可以使性能趋于一致.
研究了TC4合金在500kW电子束冷床熔炼中Al的挥发损失.结果表明,熔炼过程中,Ti、Al、V都有不同程度的挥发,Al的挥发最为严重,从原料熔化伴随至熔体结晶,并受熔速影响,Al的挥发损失量在11%~25%;原料中Al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7.0%~7.5%,熔炼功率250 kW、熔化速度100 kg/h为较适合的熔炼工艺参数.
将电子束冷床炉熔炼的扁锭分别进行横、纵方向剖切,观察其低倍结晶组织,与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的圆彤铸锭对比组织和结晶上的差异,并进行横向、纵向上成分均匀性研究,观察缩孔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冷床炉可以生产成分均匀性高、组织得到改善、冒口小的钛铸锭.
采用新型4椭球面反射镜红外聚焦浮区炉(FZ-T-12000-X-VP-S),利用光学浮区法(OFZ)成功生长出具有、、晶体学取向的Ti-2448合金单晶体.结果表明:对Ti-2448合金,在无籽晶的情况下,通过晶粒的竞争生长,可以得到单晶:在具备籽晶情况下,当料棒转速为25 r-min-1、生长速率5~10 mm/h,温度梯度为30℃/mm时,可生长出具有籽晶取向的单晶,单晶体成分均匀,取向偏转小
通过对TC4合金在电子束冷床熔炼过程中Al元素挥发的过程分析和理论计算,掌握了Al元素挥发机理和挥发动力学,得出结论:冷床中液态熔池边界层的扩散和液/气态界面的挥发是挥发的两个关键步骤.熔池表面温度低时,界面挥发传质系数比液相边界层传质系数要小一个数量级,因此铝元素的挥发过程主要受控于液/气界面挥发过程.随着熔池表面温度的升高,界面挥发传质系数增大,传质受到界面挥发和液相边界层扩散的双重控制.计算